海南島北部的海口市,別名“椰城”,以其得天獨厚的濱海風光和蓬勃發展的經濟活力,成為海南省的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中心。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和人口的不斷增長,妥善處理好生活垃圾是城市發展的一大難題。位于海口市西側約15公里的澄邁縣老城鎮的顏春嶺生活垃圾填埋場應需而生。然而,長期超負荷運行的重壓使其逐漸失去“代謝”能力,甚至成為新的污染源。現今,中國電建成都院設計建設的顏春嶺生態修復工程帶著科技與綠色,讓曾經的“護綠衛士”得以吐故納新、重煥生機,續寫“綠”動椰城新未來的精彩篇章。
椰城之困:顏春嶺填埋場的生態變局
顏春嶺生活垃圾填埋場于1998年動工興建,設計庫容304萬立方米,是海南省第一座嚴格按照國家衛生填埋技術規范建設和運營管理的垃圾綜合處理場,設計使用年限10年。
由于海口市及澄邁縣生活垃圾量的快速增長,該填埋場于2001年建成投入使用后不久,便開始超負荷運行。到2020年12月底關停時,填埋場已“延遲退休”十年時間,總庫容達到驚人的450萬立方米,相當于容納了22個大型體育場。
在長期運行過程中,由于處理技術和設施的限制,該填埋場逐漸產生滲濾液污染地下水、臭氣擴散等環保問題,使其成為“臭”名遠揚的“垃圾山”,臃腫的堆體還面臨失穩滑坡的風險,引發各方高度重視,并督促進行整改治理。
自2019年起,顏春嶺生活垃圾填埋場環境治理修復工程提上議程。就這樣,一場帶著綠色希望的科技行動,拉開了煥活凈化能力、破解生態困局的序幕。
妙手回春:拯救“病患”垃圾場的治理實踐
這一當時全國投資最大、關注度極高、填埋成分最復雜、處理工藝最全面的垃圾填埋場綜合治理項目,最終由電建建筑、成都院、中蘭環保三家公司作為聯合體共同建設。而成都院在生態環保領域經驗豐厚、技術強勁,問題雖然棘手,但只要找準方案、精準施策,自然有其“起死回生”之術。
“最急難任務,當屬對垃圾滲濾液的處理。任何微小的失誤所導致的處理不當,都會造成土壤、地下水污染,嚴重威脅居民健康和生態環境。”項目負責人陳長杰介紹。成都院既汲取相關經驗,也注重前沿技術,結合水文地質條件、受污染范圍,對比不同技術適用、效果及難度,最終選擇“特種土工膜-膨潤土復合墻和水泥帷幕灌漿”組合阻隔,并創造了“處理規模全國第一、防滲深度全國第一、柔性墻深度全國第一、國內首創阻隔技術工藝”全新樣本。
大量垃圾堆積帶來的熏天臭氣,是亟待解決的另一難題。根據產氣量大、高位區域、風向多變特點,實行全方面綜合治理——建立開挖面垃圾本體除臭、作業面空氣除臭、作業區下方除臭帷幕圍堵、作業區無人機高空壓制和外圍噴霧除臭等多源立體除臭系統,帶來“全方位無死角”的凈化效果。
此外,成都院采用超容垃圾開挖技術,將填埋場內的生活垃圾運往焚燒廠進行焚燒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變害為利。針對堆體內存量飛灰等危險廢物,采用二次螯合穩定化處理技術,確保其得到安全填埋處置。
不僅如此,成都院聯合知名高校院士團隊開展“大型垃圾填埋場整治工程污染防控關鍵技術研究”。這些研究成果和技術工藝為相關修復治理提供“顏春嶺模式”。
數智賦能:加速生態修復的創新樣本
顏春嶺生活垃圾填埋場修復舉措多位一體,精準直擊項目痛點,為“病患”垃圾場開出良方。然而,修復程序紛繁復雜,推進過程隱患潛伏,想要保障安全高效推進,離不開智慧中樞的監測研判、協同調度。
以先進技術手段為修復工程安上“大腦”,提供科學甄別、精準決策的智能方案,是成都院推進工程建設智能化的又一縮影。
在顏春嶺填埋場治理中,面臨管理“三難”。“一是臭氣,垃圾堆體巨大,天氣、溫度、雨水、施工作業等都會影響臭氣發散,現場人員及環境安全需要管理者時時警戒;二是分散,項目施工區域廣,人員作業片區分散,難以第一時間掌握各個部位的工況,大大增加管理難度。三是繁亂,對人員、物料、機械設備,以及安全、質量、安防、環境等各個維度的管理,牽一發動全身。”項目設計總工程師陳明曦表示,“只有徹底解決這些難點,才能夠各行其是、平穩推進。”
基于此,成都院聯合研發搭建數智化管控平臺,將智能管理滲透人、機、料、法、環、測全要素以及建設處理全過程,實現對有毒有害氣體全范圍監測。通過監測數據精準識別施工作業面的氣體濃度及擴散方向,及時預警并采取除臭措施。搭建無人機機場采集影像數據,大大優化工程項目進度管理效率。加大人臉識別、堆體位移監測、智能地磅系統、轉運車輛管理系統的運用,減少人工干預度,實現業務聯動控制,有效降低風險,為工程治理保駕護航。
拂綠椰城:大型垃圾填埋場的嬗變之路
風從海上來,聚氣萬物生。曾經的“問題填埋場”如今已煥然一新,不僅消除了滲濾液污染和臭氣擴散等環境問題,還成為海南省生態修復和綠色發展的新亮點——通過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等措施,顏春嶺生活垃圾填埋場走上嬗變之路,向成為集科普教育、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生態公園不斷演進。
遙看城市治理之趣、品循環之妙,俯察生態治理之效、享科普之趣,一個用心的項目影響是深遠的。結合周邊滲濾液處理站、垃圾焚燒廠,顏春嶺生活垃圾填埋場將被打造成為國家級環保科普教育基地,以嶄新面貌講述海南生態治理的生動故事。在現代科技與景觀設計的優化改造下重生、凈化,從而實現生態系統和城市系統的相互滲透與促進,曾經讓人聞之色變的城市“廢角”,也將成為“生態逆襲”的公園典范。
在項目經理文典看來,成都院這一治理項目以科技、實力和匠心,不僅成功續航顏春嶺老舊病患填埋場,更是變困局為新局,串聯起澄邁縣乃至海口市綠色發展的新未來,盡心呵護這一方清爽海風與淡淡椰香。
顏春嶺生活垃圾填埋場治理的故事將告一段落,成都院助力生態修復的故事仍在繼續。還生態高顏值,賦能經濟高價值,成都院始終以“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理念,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成都院貢獻。(茍景晶 邱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