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能源經濟研究中心、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電力》雜志社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低碳發展藍皮書:中國電力行業低碳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藍皮書”)。
黨中央、國務院將綠色低碳轉型作為中國經濟未來的重要轉型方向。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莊嚴宣布,中國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這對于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大意義,也是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體現。
藍皮書指出,高質量發展強調綠色發展理念,要求能源結構轉型與環境保護相協調。這包括減少化石能源使用帶來的污染排放,推動清潔能源替代,實現能源生產和消費的綠色化、低碳化。電力行業低碳發展要求淘汰常規燃煤發電,增加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發電量。其本質是能源結構從傳統的高碳能源向清潔、可再生能源轉變,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一致。這種轉型有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
2013年至今,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降幅巨大。據測算,全球光伏和陸上風電的平準化度電成本(LCOE)分別下降了85%和60%,海上風電成本如今也開始快速下降,僅過去5年就下降了60%。在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地區,可再生能源競價甚至更低。目前全球光伏LCOE平均水平大約是每千瓦時0.35元,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葡萄牙和中東已經出現每千瓦時0.14元甚至更低的報價。全球海上風電的LCOE目前為每千瓦時0.63元左右,英國最新的中標價格大約為每千瓦時0.36元。全球范圍的大趨勢也在中國同步演進。中國的光伏發電成本已經低于燃煤發電成本,而陸上風電也將很快達到這一水平。海上風電成本很可能將在未來十年具備競爭力,而中國的核電成本目前已經基本可以與煤電競爭。
藍皮書認為,低碳電力為綠色產業提供了必要的能源支持,推動了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產業的發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綠色動能。工業、建筑、交通等終端部門實現深度脫碳,在加大節能和能效提升力度的同時,加快電氣化發展,以電力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直接燃燒和利用,或以可再生能源電力和核電制氫,強化氫能在終端部門的利用,這都將提高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和發電用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而導致電力的增長速度快于能源消費的增速,進而未來各種情景下電力需求仍將持續上升。在2 情景下,到2050年電力總需求將達13.1×104億千瓦時以上,由于終端電力替代力度加大,電力總需求量將高于政策情景。電力系統低碳化轉型,將持續擴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電力對傳統煤電等化石能源電力的替代。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作者:徐蔚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