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科特迪瓦西波-波波里電站項目歷時三年圓滿完成“提前投產發電”目標。科特迪瓦城市里燈光璀璨,工廠里機器轟鳴,千家萬戶華燈初上。已全面投產發電的格西波-波波里電站,正在將薩桑德拉河豐富的水能資源,轉化為促進科特迪瓦社會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的清潔電力。
科學施工,創新驅動
作為公司在科特迪瓦EPC模式承建的第二個水電站項目,在積累了成功建設蘇布雷水電站的經驗基礎上,項目部制定“以技術為龍頭,以經營為核心,精誠協作、精干高效,標準化、規范化、精益化管控項目”的管理思路,以“創新管理理念、培養一批骨干、降本增效、快速、優質、高效地建好電站”為行動指南,為高質量建設項目指引了方向。
科學的施工方法和技術是順利施工的關鍵,關注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和細節,不斷優化施工方案是項目減少成本投入,加快進度的有力保證。項目部采取“技術先行”的工作模式,通過充分的技術論證,將原設計壩址整體上移1.5公里,避開了左岸沖溝區域,減少了薩桑德拉流域12個鄉鎮、26個村莊的移民工程量,不僅確保了項目各項施工的安全高效進行,還減少了成本投入。減少移民工程量也意味著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
由于項目地處熱帶雨林氣候帶,這里全年高溫多雨。在這樣的環境中,風化作用強,巖石風化速度快,形成的風化殼厚,縱橫交錯的巖石裂隙、強透水地基,成為基坑開挖施工的“攔路虎”。為保證電站基坑優質高效開挖,在項目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大面積花崗巖傾斜建基面快速光面爆破開挖技術、花崗巖建基面深孔水平光爆施工技術、富水炮孔條件下硝酸銨炸藥爆破技術應運而生。在電站廠房上、下游斜坡段、尾水渠開挖工程中,項目施工團隊通過使用可調節手風鉆傾斜角度、在傾斜面上實現鉆機固定導向的一些列輔助措施,以及一種低單線密度、低藥量、均勻分布的爆破參數設計方法,精準控制了斜坡建基面輪廓面,不僅做到了還減少了后期對超、欠挖部位的處理成本。在項目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水電站基坑開挖工程順利進行。隨著基坑開挖的優質高效完成,水電站建設迅速進入了新的階段。
賦能項目建設提質增效,不得不提的就是信息化技術的助力。項目設置BIM中心,全面應用于項目的設計優化、前期策劃、總進度計劃、物資采購計劃等工作。項目自行探索研發,嘗試多種途徑進行各專業BIM建模。將復雜地形與土石方結構物相結合,實現道路、大壩、尾水渠等線性工程的參數化建模;系統化進行廠房機電、金屬結構等專業BIM建模,提前發現設計沖突,精確編制管路、接地等材料的物資采購計劃等,不僅確保了數據的準確性、計劃的合理性,還節約了項目成本,實現了精細化管理。
項目部主動申請為公司物聯網設備管理系統試點項目,通過移動APP終端全天候掌握各類設備運行、損耗等情況,達到靈活調度、及時發現并消除管理漏洞和安全隱患的目的。“我在手機上下載了這個APP,這樣我就可以移動辦公,隨時隨地都能監測到設備的運行狀況,設備分布情況一目了然,可以讓部門更好地協調設備,提高利用率。”
嚴慎細實,務實高效
在項目建設的過程中,項目團隊堅定不移貫徹嚴慎細實、務實高效的工作方法,無論是施工進度管理還是成本控制,力求在每一個細節上都體現出高質量建設項目的追求。
降本增效重在全員參與,人人都要學會“算賬”。為牢固樹立全員成本意識,項目部成立了專門的考核領導小組,根據不同施工部位和工序的特點,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考核方案。通過設定成本、進度、安全、質量等關鍵目標值,實施經濟獎懲制度,將個人利益與項目部利益緊密結合,以此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熱情。
都說買東西要“貨比三家”,占項目施工成本大頭的設備物資采購更是如此。而對海外工程項目而言,運輸方案也要“精打細算”。負責設備物資管理的同事告訴我們,在科特迪瓦,像鋼筋、水泥、柴油、木材、砂石料這類常用大宗材料有比較充足的供應源,價格較國內持平或略高,但壟斷嚴重,選擇余地不多;加之科特迪瓦政府機構對外國公司不合規的限制較多,使得清關工作效率較低,經常會產生其他費用。不同貨物的不同運輸方案成本差距較大,種種原因疊加導致采購成本和運輸成本控制任務繁重。
項目以信息、運輸和資金三要素為根本,提前分析采購來源渠道,及時與國內段內陸運輸、國際段海洋運輸、目的國內陸運輸進行細節工作銜接,讓各方按照制定的方案及時間節點等流程嚴格執行,保證了供應鏈的穩定可靠,降低了項目履約、經營風險,在項目內成功實現了國際工程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穩固的供應鏈為項目的高質量履約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資保障,一套完整優質的供應鏈體系為行業綠色供應鏈建設樹立了學習典范,讓項目榮獲國際工程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項目”稱號。
安全文明生產及職業健康環境管理是施工質量合格、進度有序、成本受控的有力保障。項目開工伊始,秉承“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及職業健康管理制度體系,層層落實安全生產及職業健康管理責任制。考慮到本地安全員對本地的環保要求了解更細致,溝通更方便,項目部采用本地安全員來管安全,在執行安全管理時程序化、規范化上更有優勢。同時從思想上增強安全職業健康意識、制度上增強安全職業健康保障、物質上增強安全職業健康投入、過程中增強安全職業健康診斷與監管,通過多方式、多途徑、動態化地為每一位員工創造一個安全、和諧的施工環境。
聚焦項目發展關乎各方個面,語言也不例外。“剛來的時候肯定還是擔心嘛,擔心過來聽不懂外語。”法語是科特迪瓦的官方語言,不論是日常工作還是生活交流,多多少少都需要用到法語。項目開工不久便成立了“法語培訓學校”,根據業務和專業范圍,進行小班教學,重點突出、專項提升,針對性更強。同時,對階段性培訓學習進行考核,考核情況將最終納入員工業績考核,考核機制更加完善,大大增強了員工業務交流能力,讓融入當地發展的“融入”二字更加深刻。
授之以漁,美美與共
中科兩國建設者用不懈努力攻堅克難,用“和而不同”的價值觀念聯通中國與科特迪瓦人民的夢想。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除了在設備、技術上為項目建設提供支持,項目部還把吸納當地人員就業、為當地培養專業技術人員作為一項重點工作。項目施工高峰期,科特迪瓦當地員工達到了1055人,包括了參與項目管理的高級雇員、技術技能工人等工種。項目部針對當地雇員開展了包括安全教育培訓、技能培訓、當地勞動法律科普等一系列培訓,在多角度、多方位提升當地雇員能力的同時,為當地人民提供更多實現理想抱負的機遇平臺。
“來這里之后,我每天都有運輸任務,工作穩定,我老婆還開了一個水果店,這里見證了我的成長!”現在,阿達姆已經擁有一個幸福的五口之家,水電五局是他的歸屬,更是他幸福生活的維系。
從工程建設到關注民生“小切口”,項目部用心服務當地社會,用行動書寫責任擔當,幫助當地政府修繕道路,參與火災救援行動,捐贈救助資金,投身志愿植樹活動,充分體現了大國央企在促進當地發展、增進民生福祉中的積極作用。當地政府多次在感謝信表達對水電五局在流域開發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并做出巨大貢獻的感激之情。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踐者,項目團隊團結奮斗、擔當作為,著力打造中科合作精品工程。他們肩并肩,心連心,共同面對一個又一個挑戰,克服了一重重看似不可逾越的困難。他們在成本、質量、進度管控和科技創新工作中尋求突破,在無數個深夜里,他們的身影依舊忙碌,優質的履約成果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加速度”,為科特迪瓦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是當之無愧的“中央企業先進集體”!
格西波-波波里電站的從無到有,是項目團隊持之以恒、不畏艱難的生動寫照。他們無數次汗水的揮灑,將一張張藍圖幻化成觸手可及的現實。在這份成就的背后,是他們不懈追求、勇于創新的熱情,是他們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堅守,共同鑄就了這座照亮科特迪瓦美好未來的燈塔。
如今,格西波-波波里電站已全面實現投產發電目標,不僅有利于緩解科特迪瓦國內用電緊張的形勢,對西非電力聯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同時,還節約了寶貴的化石能源資源,減少了環境污染,減輕了環境壓力。項目建設還能有效帶動就業、增加稅收,拉動建材、服務等行業的發展,投產發電后帶來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對于促進科特迪瓦的經濟發展具有很大的作用。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未來,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水電五局建設者將再次揚帆起航,在這片充滿希望的西非大地上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工程建設,讓承載著對美好未來向往的清潔能源抵達千家萬戶,書寫惠民生增福祉促發展的合作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