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中電聯副秘書長兼電動交通與儲能分會會長劉永東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我國能源電力行業的最新發展情況。劉永東表示,當前我國清潔能源發展迅猛,新型電力系統正加速構建。
中電聯副秘書長兼電動交通與儲能分會會長劉永東 圖/主辦方供圖
劉永東表示,如今清潔能源發展迅猛,能源結構持續優化。截至2024年底,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18.89億千瓦,同比增長25%,約占我國總裝機的56%,其中,水電裝機4.36億千瓦,風電裝機5.21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8.87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0.46億千瓦。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海上風電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截至2024年底,海上風電累計并網容量達到4127萬千瓦,成為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同時,分布式光伏發電在鄉村振興和城市綠色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累計裝機達3.7億千瓦,為城鄉能源結構優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另外,劉永東指出,我國電力系統正朝著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方向快速發展。截至2024年底,我國特高壓輸電線路總長度突破4萬公里,跨區域輸電能力顯著增強,為清潔能源消納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別是在“西電東送”工程中,特高壓輸電技術發揮了關鍵作用,2024年全國跨省輸送電量達2萬億千瓦時,有效緩解了東部地區的能源供需矛盾。
劉永東表示,儲能和氫能技術快速發展,對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支撐作用逐漸凸顯。截至2024年底,我國新型儲能裝機容量突破7000萬千瓦,抽水蓄能5700萬千瓦。
此外,我國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明確將氫能納入能源管理體系,首次從法律層面確立了氫能的能源地位,這對氫能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氫能產業鏈也在加速布局,為未來能源系統的多元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劉永東介紹,我國能源電力行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2024年,我國在光伏、風電、新型儲能、氫能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技術突破。例如,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實驗室效率突破28%,刷新了世界紀錄;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達到26MW;全球最大百兆瓦時級別鈉離子儲能項目、300MW先進壓縮空氣儲能項目陸續投運;全球首臺兆瓦級電解海水制氫裝置試運成功。這些技術創新不僅提升了我國能源裝備的全球競爭力,也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了中國智慧。(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陶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