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國資委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在國務院國資委的有力指導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以體制機制類改革支撐功能使命類改革,推動省屬企業高質量發展呈現良好態勢,今年1-8月,省屬企業資產總額、利潤總額、凈利潤、已交利稅均創新高。
全面落實“兩個一以貫之”要求,推動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優不優”轉變
一是健全制度體系。會同相關部門開展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立法工作,將近年來改革中關于公司治理的創新探索成果固化為制度。研究制定省屬企業黨委議事決策規則,推動設立黨委的省屬各級企業100%動態調整前置研究事項清單,建立以堅持黨的領導、加強董事會建設、規范治理、強化監督等制度規范為支撐的治理體系。二是規范董事會運作。推動董事會功能作用有效發揮,規范建立戰略與投資、薪酬與考核、審計與風險專門委員會的一級企業戶數比例從2022年底的76.47%提升至100%。規范董事會建設向基層穿透實施,推動集團授權放權與分層分類落實子企業董事會職權有機銜接。三是加強外部董事隊伍建設。配強配優省屬企業外部董事,省屬企業專職外部董事占比由2022年底的21.95%增加至30.43%。建立覆蓋駐粵央企、省屬企業及地市國企的兼職外部董事人才庫,目前入庫人選547人。構建外部董事履職支撐體系,突出董事決策專家職責定位,建立外部董事匯報、診斷、反饋的閉環機制,外部董事主動站位全局謀劃發展的責任意識進一步增強,履職能力有效提升。
抓準三項制度改革“牛鼻子”,構建新型經營責任制
一是推動市場化經營機制制度化長效化。開展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質量提升、對標一流推動三項制度改革鞏固提升專項工作,抓實契約剛性兌現,省屬各級企業績效薪酬降幅、漲幅超過20%的人數分別為186人、141人。建立健全三項制度改革“指導意見+若干專項指引+評估辦法”的制度體系,將需要長期堅持、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化成制度性文件要求,推動“三能”機制常態化長效化落實落地。二是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制定拓新工程行動方案,加快發展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賦予拓新項目團隊更大自主權,支持拓新項目或企業以創新創造為導向,統籌用好多種中長期激勵措施,對承擔重大科技創新任務的團隊單列工資總額,鼓勵企業建立科技創新獎勵制度,以單項列支方式表彰獎勵在創新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多種方式推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2024年1-8月,省屬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為4.1%,同比增長1.27個百分點。三是規范實施中長期激勵。強化政策宣講和業務培訓,指導企業切實遵循政策紅線,嚴格激勵方案審核程序,聚焦科技研發人員,規范高效實施中長期激勵。出臺省屬企業中長期激勵評估辦法,對已實施的中長期激勵方案的規范性和成效進行評估,發現問題的,推動企業建立臺賬,及時整改到位。
完善國資監管體制機制,提升監管效能
一是推進省國資委機構改革。完成省國資委內設機構職能調整,通過“新設3個處室、強化3個處室、優化3個處室”,更加突出運營、監管和服務屬性,國有企業出資人、專司國有資產監管和黨的建設“三項職責”更加有機統一。二是推進省屬企業考核優化調整。建立“質量效益+重點任務+戰略任務”考核指標體系,實施“一類一策”“一企一策”差異化考核,聚焦落實國家和省重大戰略,緊扣“創新”“質優”“新質生產力”等關鍵點,以業績貢獻為抓手,積極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三是實施巡察整改“1+3+1”工作舉措。整治規范企業管理,聚焦壓實整改責任、加強分類整治、深化專項治理三個抓手,深入推進整改整治工作并固化制度成果,合計健全完善各類制度614項。四是構建全省國資“一盤棋”。制定《廣東省關于推動形成全省國資“一盤棋”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省市國資國企聯動機制,重點推動中央、省、市、區四級國資國企深化合作、形成合力,實現協同發展和戰略性、系統性布局調整,形成省域國資國企一體化發展格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