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正在加速發展五大平原新城建設。一城一策,大興將重點建設協同發展示范區、繁榮開放國門新城。2月20日,記者探訪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等點位,看大興怎么建設平原新城。
EMC電磁兼容實驗室
在電波暗室為汽車“體檢”
密密麻麻,像白色豆腐塊般的吸波材料粘滿了墻壁。屏蔽殼體的后面是上萬塊藍色錐狀材料,它們的作用是吸收電磁波。關上這里的大門,內部的電磁波“跑”不出去,外部的電磁波也“溜”不進來。
這是一間巨大的電波暗室,幾個工作人員正對著輛汽車進行檢測前的準備工作。暗室的地面安裝了一個圓形轉轂,這輛車就停放在轉轂中央。在轉轂上進行測試,其目的是為了模擬車子在地面上的運動狀態,從而能完成一場真實的動態場景測試。
這里的工作人員把手頭上進行的工作稱為“EMC測試”。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電磁兼容事業部部長李燕向新京報記者解釋,“EMC測試”就是大家平時所說的電磁兼容測試。
她用兩個常見生活場景加以說明:人們擔心使用的電子產品是否產生電磁輻射,所以會對產品進行檢測;有些時候,你開車聽著廣播路經高壓電線或大磁場,受外部電磁干擾,廣播會發出嗞嗞聲響。
“電磁兼容的測試就是來檢測設備首先是否會產生大的電磁輻射,另外是否能抵抗住外界的電磁輻射和干擾而不受影響。”李燕說,如今電動汽車發展快速,現在的智能汽車就像個“可移動的大型手機”,電子電器元件越來越多,這就使得汽車的電磁兼容特性變得越來越重要。
在這個暗室中,工作人員既能檢測出車輛對外界產生的電磁輻射量是否超出國家標準限值,是否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好影響,同時也能用天線發射出比5G基站強10倍的電磁波“轟炸”車輛,同時檢測全車2000多個電子元件是否正常工作,好比在臺風天測試房子門窗夠不夠牢靠。
該電波暗室又叫EMC電磁兼容實驗室,實際上它只是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檢驗檢測中心的一個部分。該中心項目落戶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南區三期,功能定位氫能技術質量標準檢驗檢測區,占地約3.5公頃,建筑規模約6.2萬平方米。自2023年6月26日開工建設,預計今年正式竣工投運。
據介紹,該項目將填補華北地區沒有國家級智能氫燃料電池汽車檢測機構的空白,為構建京津冀一體化的氫能產業大數據綜合管理平臺提供數字質檢、安全評估等方面的有力支撐。
國際氫能示范區
落地氫能企業230余家 核心技術覆蓋全產業鏈
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氫能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普遍關注和積極布局,我國目前已經建成了428座加氫站。大興區于2020年開始謀劃推動氫能產業發展,目前全區落地氫能企業230余家,核心技術覆蓋氫能全產業鏈。
在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的展區內,擺放著不少氫能制儲運加的代表性企業成果。例如氫燃料電池電堆、質子交換膜、氣體擴散層、柔性石墨模壓雙極板等多個高端材料產品。它們將是影響未來氫能產業升級的關鍵。
“這個模型是全球最大加氫站——海珀爾加氫站,日最大氫氣加注能力4.8噸,高峰時段的加注能力可以達到5噸半左右,可以滿足800輛燃料電池車用氫需求。”“這是一個便攜式氫能應用助力車,它靠氫電來提供助力,這輛車有高達200km的里程續航能力,在零下25℃也能啟動。”“這款無人機,與蓄電池動力系統的無人機相比,具有更高的比能量,且能實現氫燃料的快速加注。”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工作人員介紹,去年該示范區入選北京市首批“中關村特色產業園”,獲評生態環境部“綠色低碳示范園區”。
大興區經信局副局長孫迪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交通領域方面,大興區新增推廣燃料電池汽車726輛,累計推廣1630輛,占京津冀城市群總量的三分之一,涵蓋省際貨運、冷鏈物流、通勤客運等10多個應用場景。
在農業領域,海得利茲熱電聯供設備成功應用于西瓜大棚育苗工作,為全市首個氫能熱電聯供電農業示范。此外,大興還投用了全市首批固態氫能兩輪巡邏車和環衛清掃機器人。“大興成為了氫能場景孵化、展示的中心。”孫迪說。
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遠期規劃2平方公里,起步區占地20.8公頃,分南北兩區。其中北區6公頃、5.4萬平方米已建成投用,南區規劃14.8公頃、30.6萬平方米,正在分期建設中。
孫迪提到,下一步將編制實施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2平方公里規劃,以點帶面,打造連片式產業集群。并同步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投產,加速實現大興氫能全產業鏈產品成果輸出。
生物醫藥產業基地
已落地800余家企業 形成三大支柱板塊
除了未來能源(氫能)外,生命健康也是大興積極發展的核心產業。大興區政府表示,將以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為主陣地,集聚資源要素,高質量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藥谷”。
作為一家落地大興的創新生物制藥公司,明濟生物的兩位創始人都有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的學歷背景。明濟生物最初于2014年創立于美國舊金山,2016年北京研發中心成立,2018年引入A輪融資后,明濟生物開始扎根中國,并逐步發展壯大。
“我們回國就是希望能研發出屬于我們自己的藥物。實際上每一個制藥人都希望有一個上市藥物是自己研發出來的。它能挽救病人的生命,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明濟生物首席科學官李蕓說,自研藥,就像養一個自己的孩子一樣。
該公司已經建立獨特的技術平臺,應用抗體智能設計及動態進化篩選為核心的創新抗體工程技術于抗體篩選及人源化、腫瘤免疫靶點及抗體驗證平臺、穩定細胞株構建平臺等。利用這些平臺設計開發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抗體藥物,包括單抗、雙抗、多抗及ADC(抗體偶聯藥物)等。
據介紹,去年該公司研發的一款臨床前單抗以17.1億美元總金額授權許可跨國藥企艾伯維,該產品用于炎癥性腸病治療。
落地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的恩澤康泰,是外泌體領域首個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恩澤康泰CEO孔關義告訴記者,他們聯合國家納米中心等機構共建博士后工作站,近三年研發投入持續增長,核心技術獲30余項發明專利。
同時,與協和醫院、華西醫院等開展臨床轉化,推動外泌體在科研領域的應用,并攜手國藥等龍頭企業打造“外泌體+”生態圈。“公司年營收持續保持50%以上的復合增長率,有力推動了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在外泌體領域的人才集聚效應和高端制造升級進程。”孔關義說。
據了解,中關村科技園區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是北京市醫藥健康發展主陣地,規劃面積22.5平方公里。園區已落地800余家企業,形成了疫苗、中藥、高端醫療器械三個支柱板塊,細胞基因治療、核酸藥物、醫美、創新動物藥、合成生物五個前沿賽道。園區被評為國家“兩業”融合發展試點區域(全市唯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五星示范基地、國家醫療器械產業集群。(千龍網記者 張建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