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位于張家港的分布式光伏并網及綠電制氫研發測試平臺項目竣工,并通過并網發電驗收。
這是江蘇首個大規模光伏制氫研發測試平臺。
該項目投資建設方國富氫能,一個月前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該公司研發及制造全產業價值鏈的氫能核心裝備,在2023年中國車載高壓供氫系統銷售中排名第一,占有23.6%的市場份額。
上述研發測試平臺項目利用國富氫能三期工廠5.2萬平方米的建筑屋頂,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直流側總裝機容量6950千瓦峰值,首年可生產綠電695.2萬度。
該項目的投入運營,不僅能夠為國富氫能三期工廠提供日常生產所需的電力,還能優化產品碳足跡,平均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332.5噸。
國富氫能為整個可再生能源制氫領域提供了一個研發測試和材料迭代驗證的平臺,為氫能行業綠色發展與變革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樣本。
作為張家港首個光伏和綠色制氫、耦合制氫相結合的項目,該項目為張家港的綠氫產業發展創造了更多的機遇。
張家港提出,力爭到2026年集聚氫能企業超100家、年產值超300億元。
在全球能源轉型與產業升級的浪潮中,張家港正以打造“氫走廊核心點”為契機,開啟一場深刻的變革,其影響不僅體現在產業發展的深刻變革上,更將重塑城市發展的格局與未來走向。
從產業維度來看,氫能產業作為新興戰略性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風口。張家港積極布局氫能產業鏈,涵蓋制氫、儲氫、運氫、加氫以及氫燃料電池應用等多個關鍵環節,吸引了眾多行業領軍企業與創新力量匯聚。
張家港產業基礎雄厚,鋼鐵、化工等傳統產業發達,華昌化工、東華能源等企業提供了豐富的副產氫資源,降低了制氫成本。
中集圣達因、國富氫能等40余家涉氫企業集聚,形成了完整的“制—儲—運—加—用”及氫燃料電池生產的全產業鏈,產業集群效應初顯。
張家港積極推進氫能領域的技術研發與突破。華昌能源具備燃料電池全產業鏈自主研發與快速迭代能力,其120kw氫燃料發動機性能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驥翀氫能打破車用燃料電池模塊功率紀錄,“氫能產業人才攻關聯合體”攻克30多項技術難點,提升了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氫走廊核心點”的建設,將成為張家港城市品質提升與形象塑造的關鍵力量。
加氫站作為氫能產業發展的關鍵配套設施,其布局與建設帶動城市交通網絡與能源供應網絡的優化升級。
“氫走廊核心點”所代表的綠色、創新、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成為城市新的文化名片與品牌形象。
城市圍繞氫能主題舉辦各類高端論壇、產業展會與科普活動,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吸引更多投資、旅游與合作機會,促進城市對外交流與開放發展,將張家港打造成為具有鮮明特色與魅力的現代化城市典范,在區域乃至全球城市競爭中嶄露頭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