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在河南周口臨港經濟開發區城發物流園10千伏外線建設現場,兩名周口供電公司員工使用打孔立桿架線一體機作業,不到4小時就完成9根電桿的坑洞開挖、立桿等工作。過去,應用人工作業方式,僅完成9根電桿的坑洞開挖環節就需要30多個小時。
2022年以來,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聚焦推動配網建設高質量發展,開展配網工程施工轉型升級三年行動,實現配網工程項目部建設標準化、施工單位專業化、作業方式機械化、管理手段數字化“四個轉型升級”。該公司充分利用相關成果,創新研發應用技術先進的施工機械,著力打造科學規范的管理模式,并應用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提高監管效率,保障配網高質量建設。
現場提效率降風險
“打孔立桿架線一體機幫助我們減少了作業人員數量和作業工序。它操作簡便、施工質量有保證,已經成了我們高效建設配網的利器。”國網河南電力配網工程建設管理辦公室建設處處長周鵬介紹。
讓配網建設得又快又好,標準化、專業化施工是關鍵。近年來,國網河南電力大規模實施農網鞏固提升工程。河南農村永久基本農田較多,村莊內外部道路空間較為狹窄,不便于大型機械作業。因地制宜研發新型機械化施工設備成為提升作業效率的現實需求。
2022年,國網河南電力圍繞推進配網施工向機械化、裝配化轉變,加強配網新型設備研發應用。該公司立足河南配網實際,組織基層單位先后研發打孔立桿架線一體機、電力檢修試驗車、多功能電力施工車等配網施工機械,編制配套應用技術要點方案,并將施工機械投入實際應用。以打孔立桿架線一體機為例,該機械集定位打孔、抱桿立桿、牽引架線等功能于一身,采用輪式和輕量化設計,既能夠滿足快速轉場需求,也能在較為狹窄的空間靈活作業。使用該機械作業,效率較傳統人工方式可提升4~5倍。此外,相比于人工和吊車組合作業方式,使用打孔立桿架線一體機作業還可節約成本,安全性、經濟性更強。
項目建設科學規范
11月10日,新鄉縣供電公司10千伏臺東線金具及導線改造升級工程投運,進一步提升了供電保障能力。“今年以來,我們按期零缺陷投運度夏保供、臺區重過載治理等領域配網工程96項。”該公司配網業主項目部經理張偉說。
配網高質量建設離不開科學的管理模式。國網河南電力借鑒先進的工程管理考核標準,建立業主項目部綜合評價工作機制,提升項目管理工作標準化、集約化、規范化水平。該公司督促各地市(縣)級公司定期評判業主項目部人員履職能力及工作機制運轉情況,足量配置監理人員,在配網工程安全、質量等各個領域實施精益化、規范化管理。2022年以來,該公司在全省范圍實現四級及以上風險作業現場管控100%覆蓋,工程按期投產率100%,標準物料、典型設計、標準工藝應用率超過95%,標準化設備應用比例超過90%。
近年來,為進一步提升作業現場安全、規范管理水平,國網河南電力實施配網工程質量、安全旁站監督全覆蓋,將監理工作檔案合規性、完整性納入監理履約評價體系,并常態化組織開展配網施工現場承載力分析,完善安全檢查、進度質量管理工作機制。2022年至今,河南全省配網工程作業現場零傷亡、施工工期零延誤、工程投運零缺陷。
數字化管控效能更高
11月21日,商丘供電公司配網部四級職員張體學登錄國網河南電力配網工程全過程管控系統,打開“工程項目管理”模塊,僅用幾分鐘就完成了該公司今年第4批286項配網工程合同等信息錄入。“以往做完這些工作需要六七個小時。配網工程全過程管控系統等數字化、智能化平臺應用后,我們的工作時間大幅減少,提高了工作效率。”張體學說。
2022年以來,國網河南電力不斷推進數字化轉型升級,形成“線上管控、自動歸集、智能監管”的配網工程全過程管理模式。該公司自主研發配網工程全過程管控系統,并將該系統與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營銷業務應用、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等8個業務數據系統貫通,整合項目需求、可研設計、施工建設、驗收投產等數據,實時跟進工程開工、驗收、結算審定等關鍵節點。全省各個配網項目管理人員定期將工程進展、完成情況等動態信息準確、及時錄入配網工程全過程管控系統。一旦某個施工環節的完成時間與既定的里程碑計劃不符,該系統將發出臨期預警和超時告警,提醒工程建設管理人員采取相關優化措施。
今年以來,配網工程全過程管控系統已接入全省2.3萬項配網工程,工程建設周期平均縮短10%。該公司還著力打造配網工程全過程管控系統的移動端應用,實現施工進度、參建人數等關鍵信息在“配網工程全過程管控系統”APP一鍵展示,配網工程項目管理、建設人員可以隨時隨地上傳、更新工程信息,查閱、跟蹤施工進度。
2023年年初,國網河南電力依托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圖像識別等技術,開發配網施工工藝人工智能識別模型并在全省配網工程中應用。該模型應用以來,配電變壓器臺區工程驗收效率提升4倍,驗收準確率由應用前的70%提升至90%。(霍鑫 賈秀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