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一群穿著紅馬甲的身影穿梭在湖北荊門億緯動力有限公司廠區內。
這是湖北荊門供電公司檢修分公司二次檢修班班長皮志勇和他的同事們在對廠用110千伏變電站開展特巡特維工作。此舉將助力企業安全生產,確保電力可靠供應,奮力沖刺蛇年新春“開門紅”。
自1999年脫下軍裝成為一名國家電網人起,皮志勇就立志要做“心有大我、實干報國”的電力尖兵。
他扎根一線25年,組織完成了33座新(改)建變電站的設備安裝調試等工作任務,現場解決了300多項變電技術難題,發現并處理100多處廠家設計缺陷,累計消除重大缺陷和隱患4000多個,實現3萬多次操作“零差錯”,有力護航了荊門屬地三峽電力外送和西電東送電網的安全運行。
脫下軍裝穿工裝,25年錘“煉”成電力尖兵
2017年,皮志勇響應國家號召主動請纓援疆,以國家電網公司東西人才援疆幫扶工作組組長身份來到了新疆。
1月的新疆,氣溫只有零下15攝氏度。時間緊、任務重,皮志勇作為疆電外送工程集中建設的復檢總負責人,幾乎住在了變電站,餓了就啃幾口干馕,手凍僵了就用暖水袋暖暖……他顧不得休息,不放過每一個技術和安全細節。就這樣,夜以繼日三個月,他帶領團隊圓滿完成新疆阿勒泰220千伏吉木乃變電站和220千伏青龍湖變電站的復檢投運工作。
援疆期間,皮志勇支援的吉木乃縣在春耕春灌時遇到了難題。在縣水利局籌資建設的揚水泵站,只要一啟動第三臺泵機,總進線開關柜就會跳閘。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皮志勇和同事立刻上門查看,發現問題出在揚水泵站動態無功補償裝置的參數設置不滿足啟動要求上,導致泵機啟動時不能較好地補償啟動電流。皮志勇在現場為揚水泵站重新設置了參數并擬定了一套泵機啟動操作方案。揚水泵站工作人員隨即按照操作指示成功啟動了全部4臺泵機,節省了原本計劃投入的1200萬元改造資金。
“4臺泵機同時運行能讓灌溉量提高兩倍,今年老百姓不用再為水著急了!”時任吉木乃縣水利局局長的張永貴激動地握住皮志勇的手說道。
作為國家電網湖北電力(荊門檢修)紅馬甲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多年來,皮志勇以服務社會為己任,以專業、優質的服務獲得客戶廣泛認可,擦亮了國家電網共產黨員服務隊的金色名片。
攻克2000+技術難題,創新爭先不停步
皮志勇始終保持軍人不服輸的那股勁,把工作難題變成攻堅戰場。
25年里,他潛心鉆研,寫下100余萬字的學習筆記,練就了精準識別隱患的高超技藝,被譽為變電運檢“活字典”。
2012年,他牽頭成立“皮志勇勞模創新工作室”,構建了“一線員工提技術難題、工作室創新攻堅、生產現場試驗跟蹤反饋”的創新工作鏈條,形成了創新工作室牽頭,涵蓋輸變配、營銷、基建、信通等主營專業和多個作業現場的“1+8+N”創新工作模式。
他和團隊長年聚焦一線技術難題,進行了數千次創新實驗,先后攻克困擾荊門電網多年的遠方備自投、一鍵順控等2000多個技術難題,研發56項科技創新成果,取得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55項,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省部級優秀創新成果獎10余項,創造經濟效益逾億元。
近年來,隨著荊門400余萬千瓦新能源裝機集中投產,鄂中新型電力系統加快建設,一系列技術難題亟待破解。
他將創新點從解決一線難題向發展“源網荷儲”聯動技術拓展,帶領團隊在國內率先研發“微電網推演仿真平臺”和“電網自愈仿真平臺”,解決了新能源爆發帶來的非典型勵磁涌流等技術難題,協同完成國內首個構網型儲能站——50兆瓦/100兆瓦時新港儲能站的安裝調試工作。該項目入選國家能源局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
2024年,他牽頭自主完成遠程智能巡視系統建設,在國家電網公司系統首個實現地市級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無人機智能巡視全覆蓋。
帶出30+徒弟,電網“師徒天團”薪火相傳
精神的傳承,雖無形,卻久遠。
在多年的工作中,皮志勇積極傳承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技術骨干。
在“師帶徒”中,他總結出“五帶十法”的教學方法,即:帶思想、帶作風、帶安全、帶技能、帶業績;理論教育法、言傳身教法、互動考問法、現場指導法、實習演練法、實踐鍛煉法、比武促進法、黨員示范法、考核評比法、反思總結法。他還利用技改退役設備搭建繼電保護實訓基地、仿真教學系統,讓青年員工快速具備會接線工藝、會看圖識圖、會校驗調試、會故障處理的“四會”能力。
他開展技術培訓3000余次。在他培養的30多名徒弟中,2人成為國家電網生產技能專家、荊楚工匠,6人走上了班長和技術員的崗位,16人獲得中高級技術職稱。他還編著了5本教材,其中2本成為國網技術學院指定培訓教材。
他不僅培訓本單位、身邊的人,援疆結束后,還以“互聯網+”遠程培訓等方式幫助新疆阿勒泰供電公司培訓技術人才,先后培訓技術人員300多人次,組織30名援疆專家開展技術幫扶交流活動,架起了支援與受援單位常態技術交流的通道和友誼的橋梁。
今年,他以三峽大學碩士生校外行業導師的身份推進產學研融合,通過開展“紅領工匠、實踐育人”等系列活動,組織開展學術交流、人才培養、課題研究30余次。他所在的校企聯合培訓課程團隊被中國電力教育協會授予“產教融合”優秀教師創新團隊稱號,創辦的“皮志勇勞模創新工作室”獲評湖北省示范性職工(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
“我們每個人都要做自己人生的工匠。”皮志勇說。
從軍人到電力尖兵,從創新到“傳幫帶”,皮志勇做到了,無愧于“國網楷模”的稱號。(供稿|湖北荊門供電公司 陳會林 黃林 劉聰 李翊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