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了解到,國家能源局批復我省建設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暖溫帶)(以下簡稱“暖溫帶平臺”),這是大慶基地后國家批復的全國第二個平臺,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
目的丨相關產品和技術進行一場“戶外考試”
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是以推動光伏、儲能行業發展,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為目標的開放性公共服務平臺,通過對光伏、儲能及各類組件的實際運行工況進行實證、實驗、檢測、認證,以真實數據支撐產品研發和自主創新,為國家制定產業政策和技術標準提供科學依據。
當前,國家規劃建設寒溫、寒溫Ⅱ、干熱、暖溫、亞濕熱五個平臺,其中暖溫帶包含我國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甘肅等十二個省區。
業內專家表示,實證實驗平臺就是給光伏和儲能行業的產品和技術搭建一個超大規模的“戶外考場”,各種不同的光伏組件、逆變器、儲能產品就像是參加考試的“學生”,在這個“考場”里經歷不同的天氣狀況、季節變化等“考試題目”,通過長期的觀察和數據收集,看看哪些“學生”表現好,哪些“學生”存在不足,這樣企業就可以了解產品的使用效果,改進產品性能,促進行業技術進步,還可以為國家制定相關政策和標準提供參考依據,讓政策和標準更加符合實際情況,推動行業發展。
優勢丨河南氣候特征典型、地理位置優越
河南建設暖溫帶平臺,在氣候特征、地理位置以及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方面優勢眾多。
氣候特征代表性強。河南屬我國東西地形、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在溫度、降水量、太陽輻射資源等方面具有典型的氣候特征。溫度、濕度、風速等氣象指標的季節性變化明顯,總云量分布、能見度復雜多變,場景更替豐富,能夠揭示光伏組件等關鍵產品因不同季節、不同輻照環境所產生的效能機理差異及設備可靠性與環境適應性。
平頂山地理位置優越,擁有適合建設光伏的丘陵、巖穴地貌等,同時具備規模化開展光伏電站建設的土地潛能,能夠有效匹配源網荷儲、新型儲能等新型電力系統應用場景需求。
當前,河南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據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建設暖溫帶平臺有利于進一步實證研究“光伏、儲能、光伏+儲能、光伏+風電+儲能”等復雜運行模式,有利于探究華中暖溫帶地區典型氣候場景下的最優配置方案、最佳運行策略和提升電能質量措施,可為我國暖溫帶氣候區域分布式源網荷儲提供建設標準和指導,助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意義丨探究性能表現,提供數據支撐
據了解,大慶基地是國家能源局批復的國內首個“國字號”實證實驗平臺,該基地涵蓋了“實證、實驗、檢測、認證”四大功能,我省暖溫帶平臺建設在此基礎上拓展了“實訓、科研”功能,針對性開展儲能多應用場景下的多元技術實證和多時間尺度實證,探索新型電力系統運行模式,建設統一數據平臺,打通不同典型氣候區域實證實驗基地數據,實現統一管理與協同調用。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平臺的落地有助于我省擴大在新能源領域的全國影響力,促進我省能源數據經濟發展,帶動我省風電、光伏、新型儲能等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發展,助力我省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據了解,平臺擬建設規劃實證實驗方案約530種,折算總規模約100萬千瓦,分五期逐年實施。平臺建成后,可探索先進產品、前沿技術路線在中緯度暖溫帶地區的性能表現,提供企業設備選型、產品優化等重要參考,為國家制定政策、完善標準、修訂規范等提供數據支撐,為我省源網荷儲一體化縱深開展提供科技支撐。
上述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國家能源局決策部署,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推動平臺建設,打造中部地區光伏、儲能產業科創高地,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努力為全國探索出可推廣、可檢驗的典型模式和實施路徑。(李連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