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國內最大的電化學儲能項目——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配套新能源儲能項目在環縣開工。
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確定實施的重大工程之一,也是我國首個“風光火儲一體化”送電的特高壓工程,其中,華能隴東能源基地新能源配套儲能項目按照新能源裝機容量的10%、4小時規模配置,總容量600兆瓦/2400兆瓦時,分兩個場址建設,每個場址建設1座300兆瓦/1200兆瓦時電化學儲能電站。
儲能電站采用華能自主研發的單級分散式儲能技術,由數百顆電芯串聯組成電池簇,每個電池簇通過單個小功率PCS進行分散式能量處理,電池只串不并、電池簇獨立控制,多個PCS模塊在交流側并聯。這種技術對電池兼容性更強,能夠實現一簇一管理;每個分散式變流器串聯的電池簇規模更小、集成度更高、精細化程度更高,消除集中式并聯環流、容量損失影響,運維簡單靈活,在電池簇工作狀態一致性、系統容量可用率、循環壽命、故障下系統可利用率等方面具有優勢。
新能源儲能項目計劃2025年上半年與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同步建成投產,建成后年消納新能源電量約8.4億千瓦時,一次充電可儲存約240萬千瓦時電量,最大可滿足48萬戶居民一天的用電需求。
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風光火儲輸”一體化發展模式,在有效解決新能源消納、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提高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也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顯著提升地區電力能源保障水平,對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有重要意義。(作者:石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