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新一輪調整期的中國光伏行業如何突圍?近日召開的2024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自律、創新等成為被熱議的解題關鍵詞。相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正打出一系列組合拳,向內,持續推動產業科技創新,加強行業自律,產能增速有所放緩;向外,創新國際合作模式,多元化趨勢顯著。
多重挑戰企業承壓
“經過近20年發展,光伏已成為形成國際競爭優勢并有望率先成為高質量發展典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推動能源變革的重要力量。但也要看到,在快速發展的同時,行業步入新一輪調整期,非理性競爭加劇,產品價格有所回落,企業經營承壓。”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王世江說。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國內制造端、應用端都呈現規模擴大的態勢,如國內光伏新增裝機181.3 GW,同比增長27.17%;多晶硅產量約158萬噸,硅片產量約608GW,電池片產量約510GW,光伏組件產量約453GW,產量同比增長均超20%。
與此同時,光伏產品1至10月的出口量增長明顯,尤其是電池、組件。
但是,產業鏈各環節價格均有所回落。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用逆境中“砥礪前行”總結光伏行業在2024年表現,稱當前行業面臨多重挑戰,新型應用場景有待進一步成熟,政策調整給分布式光伏行業帶來新的變化,新能源入市面臨著電量和電價不確定的雙重考驗。
產能增速有所放緩
當下,如何“穿越周期”是全行業共同的課題,優存量、控增量、提質量成為共識。
王世江透露,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司正在緊密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作,加強與行業協會、企業等的聯系,圍繞推動行業自律、規范行業發展、推動產業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擴大應用市場、強化標準引領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
大會召開的同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還在四川宜賓舉行了關于促進光伏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專題座談會。與會企業代表就如何防止“內卷式”競爭進行了探討,并在上一輪會議基礎上,就下一步工作進行了安排,堅決致力于促進光伏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與今年10月份的防止行業“內卷式”競爭專題座談會相比,此次座談會參與的企業數量由16家增加至33家。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曹仁賢表示,光伏行業還是要堅持創新驅動,要加大研發投入,加大營銷創新,深化產學研合作,突破核心能力,提升行業競爭力、技術水平。同時,全行業要加強協同,優化產業布局,理性規劃產能,強化行業自律,杜絕不正當競爭。
工業和信息化部此前召開的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政策宣貫會也強調,要強化部門協同配合,加強行業統籌布局和規范管理,推動《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落地實施,持續營造創新引領、質量優先、公平競爭的良好市場環境。要加強技術創新、標準引領、供需協同,加快培育具有行業引領力的重點企業,提升先進產品供給能力,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發展。
中國光伏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光伏行業投產/開工/規劃項目數量同比下降超75%,產能增速明顯放緩.
10月以來,光伏產品價格也有所企穩。特別是組件,從央國企招投標等公開數據看,10月的組件價格已經止跌。
國金證券發布研報稱,光伏各環節景氣底部夯實明確,主產業鏈盈利拐點最快有望2025年二季度到來。
加強國際合作 多元化布局
全球能源變革背景下,加強國際合作、多元化布局也成為眾多光伏企業的選擇。
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副局長顧宇表示,中國光伏產業要加強國際合作,實現共贏發展。要創新合作模式,挖掘產業出口、投資布局以及海外電站建設的新增長點,為全球清潔能源發展、應對氣候變化危機貢獻中國力量和中國方案。“我們將細化產業跨境布局、國別指導目錄,引導企業合理有序、跨境布局。”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最新預測顯示,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預測由此前的390—430GW上調至430—470GW;對于2024年我國的光伏裝機預測由此前的190—220GW調整為230—260GW。
“一定要注意多元化的布局,避免扎堆出海,謹慎把握出海方向。”王勃華建議,要探索“走出去”新模式合作出海,包括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出海,以項目開發建設為引擎驅動產品、檢測應用、標準出海從而帶動產能海外布局與建設;通過合資、并購、投資等多元合作出海,實現本地造、本地用;與新能源汽車等行業攜手,實現跨行業合作出海。
來源:經濟參考報記者 王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