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4新質生產力年度盛典”在北京舉辦。活動現場發布“2024新質生產力年度案例”“2024新質生產力年度報告”,介紹“新質生產力指數指標體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議成員兼總經理室總經理彭健明,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安立佳,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勞動學會會長楊志明,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名譽院長姚建銓,中國工程院院士、能源與礦業學部副主任歐陽曉平,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行星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侯增謙,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協主席潘復生,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教授龔健雅,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高健,中核集團董事、黨組副書記劉建平等出席活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2024新質生產力年度盛典”以“煥新”“追新”“探新”三個篇章分別對應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建設布局,系統梳理各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體制機制及科學路徑,呈現中國經濟的活力與潛力。
現場發布了10個“2024新質生產力年度案例”,案例由各地政府部門推薦,經專家推委會遴選而出。劉建平作為嘉賓發布“2024新質生產力年度案例”,同時分享中核集團作為國家核科技工業主體,打造世界一流的核工業集團、建設世界一流核工業品牌的做法經驗。
劉建平表示,科技創新力、產業競爭力、文化影響力是中核集團打造一流企業、一流品牌的最強底氣。中核集團實施核能“三步走”發展戰略,打造了“華龍一號”、“玲龍一號”、快堆、“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等一系列具有自主創新技術和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培育了一批核科技人才;擁有鈾礦資源、核燃料供應、核能發電、核工程建設、核技術應用、核環保等全產業鏈體系,具有較強的產業鏈協同性、發展韌性與綜合競爭力;擁有“兩彈一星”精神和“強核報國 創新奉獻”新時代核工業精神等中核人共同堅守的價值追求與行為準則。
盛典現場,劉建平與嘉賓一同參與《新質生產力中國行》圖書發行儀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