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2024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在北京舉辦。
大會主題為“能源革命 數智賦能 電碳耦合 綠色發展”。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國家能源局總經濟師魯俊嶺出席年會并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王國法,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王禹民,國家電網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陳國平,南方電網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陳允鵬,中國華能集團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樊啟祥,國家能源集團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王樹民,中廣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龐松濤,中國能源研究會監事長韓水、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孫正運,中國能源研究會特邀副理事長陳進行、郭智,中國能源研究會特邀研究員陸啟洲、學術顧問吳吟出席年會。來自高校、研究機構、能源企業、省市能源研究會的專家代表700人出席會議。大會開幕式、主旨報告、報告發布分別由王禹民、孫正運、韓水主持。
開幕式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致辭
史玉波在致辭中表示,十載變革征程中,我國堅定不移推進能源革命,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發生了重大變革,有力保障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24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以能源革命、數智賦能、電碳耦合、綠色發展為主題,聚焦深入推進能源革命,數智賦能加快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電碳耦合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共謀行業高質量發展之路。能源革命、數智賦能、電碳耦合與綠色發展是一個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能源革命是推動綠色發展的關鍵手段,綠色發展作為注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發展模式,將貫穿于能源革命。數智賦能作為數字化時代的重要發展手段將驅動能源革命,構建更加高效、智慧的能源體系。而隨著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的應用,電力市場和碳市場相互影響、相互推動的趨勢愈發明顯,電碳耦合成為推動能源領域深度變革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助力綠色發展。
國家能源局總經濟師魯俊嶺致辭
魯俊嶺在致辭中表示,能源革命與數字革命相融并進,將有利于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一是有利于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二是有利于搶抓綠色低碳轉型的發展先機,三是加快推動數字技術賦能能源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能源行業應加快推動能源產業和數字技術深度融合,著力推進三方面工作。第一,增強能源數字技術科技創新的新能力,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引領能源的高質量發展。第二,推動能源產業與數字化技術深度融合應用,培育數字技術與能源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優勢。第三,促進互聯互通和高效協同,推動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的充分流通和使用,以數智化、智能化轉型促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跨行業協同全面提升能源數字安全保障能力,確保能源供應安全。
開幕式上,國家能源局法制和體制改革司副司長梁志鵬就《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進行宣講輔導,指出能源法是我國能源領域基礎性、統領性法律,集中闡述了我國能源工作大政方針、根本原則和制度體系,建立了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長效機制,集中體現了能源領域的基礎法律制度,全面引領能源領域單行法的制修訂。應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的要求,抓緊完善配套法規和政策文件,切實抓好貫徹落實。地方政府及能源主管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及時研究解決能源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能源企業要保障能源用戶獲得安全、持續、可靠的能源供應服務,按照規定承擔相應的能源儲備和能源應急義務。能源用戶要依法履行節約能源的義務,鼓勵優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清潔低碳能源,積極參與能源需求響應,按照規定承擔能源應急義務。
主旨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和王國法分別作題為《分時分區電碳因子在產品碳足跡核算中的應用研究》《能源革命與煤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主旨報告。清華大學電機系主任、教授康重慶,百度集團執行副總裁、百度智能云事業群總裁沈抖,科大訊飛副總裁兼羚羊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徐甲甲,以及南方電網能源發展研究院董事長張勉榮分別作主旨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分時分區電碳因子在產品碳足跡核算中的應用研究》
舒印彪指出,出電碳因子是核算產品全生命周期過程電力間接碳排放的基本依據,分時分區電碳因子是產品碳足跡核算的關鍵指標。我國正在加快構建產品碳足跡標準核算體系,基于電碳協同理論形成分時分區電碳因子計算方法;根據國際碳足跡核算標準,基于全生命周期各類能源消耗和相應排放因子,得到產品碳足跡計算結果。利用分時分區電碳因子,將清潔能源發電與電力消費含碳量關聯起來,有利于清潔能源消納,從生產端進行源頭減碳,同時引導消費端優化用能行為,增強系統彈性。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國法:《能源革命與煤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王國法認為,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全球將依然高度依賴化石能源,煤炭仍是我國的主體能源,是我國能源安全的壓艙石。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是兼顧低碳發展和能源安全的必然選擇,應推進煤炭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推進煤炭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推進煤炭與新能源優化組合。煤礦智能化將徹底改變煤炭傳統業態,支撐煤炭新質生產力發展,推進煤炭安全高效綠色開采和清潔低碳利用,實現煤炭產業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清華大學電機系主任、教授康重慶:《新型電力系統中的算-電-碳協同》
康重慶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的算-電-碳協同》主旨報告中表示,受資源稟賦和區域經濟發展等因素影響,我國的區域數據產量、算力資源布局、新能源消納等發展不平衡現象突出。在數據層面,我國的數據產量主要源于中部和東部;在電力層面,我國的新能源資源稟賦主要在西部和北部。新型電力系統中構建算-電-碳協同體系,是實現電力-算力融合發展的創新舉措,迫切需要戰略規劃引領、關鍵技術突破、標準體系創新、示范項目驗證。
百度集團執行副總裁、百度智能云事業群總裁沈抖:《智能 生成無限可能》
沈抖在《智能 生成無限可能》主旨報告中提出,科技創新時代,國家、企業角逐人工智能前沿高地,決勝未來。大模型技術發展需要大數據、大算力,構建大集群。大模型為能源行業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和結構性變革,助力打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同時,生產力場景的應用爆發需要新型AI基礎設施,大模型賦能行業應用,打造能源新質生產力。
· 科大訊飛副總裁兼羚羊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徐甲甲:《大模型最新技術進展及能源領域應用》
徐甲甲就大模型最新技術進展及能源領域應用進行分享并表示,通用大模型底座能力的進步是大模型發展的關鍵,依托認知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訊飛星火大模型實現快速追趕。同時,打造全國產化自主可控的大模型算力底座,形成了超大模型訓練算力集群優勢。當前,人工智能正在改變能源,如能源大模型+設備管家、能源大模型+安全風險管控、能源大模型+功率發電預測等。
南方電網能源發展研究院董事長張勉榮:《電碳耦合技術體系創新研究及應用》
張勉榮以電碳耦合技術體系創新研究及應用為題,對電碳耦合技術創新體系進行了總體梳理,指出能源領域碳排放占國家總碳排放近九成,電力碳排放幾乎占能源領域“半壁江山”,無論是從供應、傳輸,還是消費等環節來看,電力、能源、碳排放都存在密切耦合關系,加強電碳耦合技術創新研究,能為“雙碳”目標實現提供有力支撐。此外,還結合電力碳排放核算、電碳監測、電碳核查、電碳認證、電碳市場耦合、能源減排規劃等各細分技術方向進行了具體介紹。
頒獎授牌、品牌推介、報告發布
會議期間,舉行了中國能源研究會優秀能源科普教育基地頒獎儀式和能源科普教育基地授牌儀式。會上,中國能源研究會綠色供應鏈專委會、綠色供應鏈認證工作委員會進行了綠鏈綠證品牌推介;發布《能源企業可持續發展(ESG)披露指標體系和評價導則》團體標準、《2024中國能源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ESG)評價報告》和《中國能源數字化發展路徑研究》報告。
大會圍繞“能源革命 數智賦能 電碳耦合 綠色發展”主題同期舉辦13場專題論壇,內容涵蓋能源網絡安全、能源互聯網、儲能、智慧交通、氫能、低碳智慧供熱、ESG等方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