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br id="5lvsm"><table id="5lvsm"><p id="5lvsm"></p></table></wbr>

    <i id="5lvsm"></i>

    <mark id="5lvsm"><div id="5lvsm"><acronym id="5lvsm"></acronym></div></mark>
  • <wbr id="5lvsm"><table id="5lvsm"><p id="5lvsm"></p></table></wbr>
    <mark id="5lvsm"></mark>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國際資訊

    波羅的海三國電網“入歐” 或產生負面效應

    法治日報發布時間:2025-02-18 10:01:00

      2月8日,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的電力系統與俄羅斯控制的電網斷開連接,并開始進入“孤島模式”進行獨立運行。僅僅一天后,通過立陶宛-波蘭電網,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的電力系統成功接入歐洲電網系統。波羅的海三國的這一決定標志著它們與俄羅斯及白俄羅斯的電力系統完全脫鉤,而這一舉措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斷網”,更多的是一種政治選擇。

      加速電力“脫俄”

      拉脫維亞氣候和能源部9日發布新聞公告說,波羅的海三國的電力系統于當地時間8日9時09分與俄羅斯控制的電網斷開連接,隨即各自進行獨立運行試驗。9日14時05分,三個國家的電力系統實現與歐洲電網同步。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9日下午在首都維爾紐斯召開的記者會上正式宣布,波羅的海國家電力系統與歐洲電網系統的同步已成功完成。拉脫維亞總統林克維奇斯、愛沙尼亞總統卡里斯、波蘭總統杜達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同出席了記者會。

      波羅的海國家繼承了蘇聯于上世紀50年代建立的電力基礎設施,即使在蘇聯解體后,波羅的海三國仍然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共享電力網絡,且高度依賴俄白兩國的電力供應。“BRELL能源圈”(白俄羅斯、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被波羅的海三國認為是其“最后的蘇聯系統”。

      波羅的海三國2004年加入歐盟,隨即開始逐步推動脫離俄電網的計劃,并于2009年啟動了與歐洲電網接軌的項目。2018年,三國同波蘭和歐盟委員會正式簽署協議,內容就是將三國電網與歐洲大陸電網連接,從而脫離“BRELL能源圈”。自2018年以來,該項目總投入近16億歐元,其中約75%的資金來自歐盟。另外,立陶宛與波蘭還預計在2030年左右建成新的電路。

      按照原本的計劃,項目將于2026年初完成。但2022年烏克蘭危機升級后,三國和歐盟委員會決定加快這一進程。立陶宛一度向另外兩國施壓,要求將“并網”時間提前至2024年,但后者擔憂在基礎設施未準備就緒前過早“斷網”將損害電網穩定。最終,經各方交涉,“并網”時間被提前至2025年2月。

      2024年7月,三國正式向俄白兩國通告上述決定。從去年10月底開始,立陶宛就在維爾紐斯立起一座時鐘,為其與俄白兩國的“斷網”和與歐洲大陸的“并網”進行倒計時。三國本月的“斷網”“并網”動作,標志著波羅的海國家在電力方面正式“加入歐洲大家庭”,與俄羅斯最后的能源聯系就此終結。

      充滿政治動機

      分析人士認為,這次“斷網”不僅是為了減少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能源依賴,還旨在增強三國的能源安全,確保它們在電力供應上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此舉措背后有著深刻的地緣政治動機。

      愛沙尼亞國際戰略與安全中心指出,這一系列操作更多是出于地緣政治的考量,而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需求。俄羅斯駐歐盟外交使團8日指出,波羅的海三國此舉充滿了政治動機,目的是追求“能源獨立”,但這一行為將給民眾帶來“昂貴代價”。

      波羅的海三國的電力系統雖然已經成功接入歐盟電網,但技術上依然面臨不少挑戰。此前,三國的電力系統通過與俄羅斯電網的連接,能夠實現頻率調節,以確保電力供應的穩定,俄羅斯在電力頻率調節方面的集中控制能力比三國獨立運行時的能力更穩定。斷開后,三國必須依賴其他國家的電力系統進行調節,尤其是波蘭和芬蘭的電網,這可能導致電力供應的穩定性下降。

      有分析師稱,三國的電價可能會上漲。據東歐和新興經濟體研究論壇下屬出版物《自由政策簡報》報道,波羅的海國家在2022年前從俄羅斯進口了約10%的電力。由于斷開與俄羅斯電網的聯系,三國需要依賴其他鄰國的電力供應,這將導致電力進口成本增加。“斷網”預計會使三國每戶家庭的年電力支出增加約12歐元。此外,為了大幅提升能源獨立性,三國還需進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和利用能力,以減少對進口電力的依賴。

      此外,外界對關鍵電纜等設施遭到破壞的擔憂加劇。有歐盟委員會的官員擔心,在波羅的海和北海發生越來越多的疑似破壞電力、數據和天然氣連接線路的行為之后,三國“轉網”后續風險增加。法新社援引立陶宛國家安全部門消息稱,各種短期風險都有可能出現,例如針對關鍵基礎設施的動能行動、網絡攻擊等。與此同時,俄羅斯駐歐盟外交使團也表示,三國的電網“轉向”還可能產生新的政治、戰略和安全漏洞,以及加劇各方的信任問題。

      對俄影響顯現

      對俄羅斯來說,波羅的海三國與其電網的斷開使得俄位于立陶宛和波蘭之間的“飛地”加里寧格勒州同俄主電網隔絕,只能依靠自身電力系統運轉。為了應對這一問題,俄羅斯已在加里寧格勒地區建設了燃氣和燃煤電廠,以確保這一地區的能源供應穩定。根據報道,俄羅斯在加里寧格勒的電力設施總裝機容量已達到1.88吉瓦,遠高于該地區的峰值用電需求,足以保障居民的電力供應。

      去年底,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為此在加里寧格勒附近海域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以確保其電網可在“斷網”后正常運轉。盡管如此,俄方仍表示,這一舉措可能加劇該地區的能源保障壓力,特別是在緊急情況下可能需要依賴俄羅斯本土電網的支援。

      此外,由于近幾個月來波羅的海海底基礎設施受損事件頻發,北約波羅的海成員國1月14日宣布,北約在電纜不久前受損的背景下將啟動“波羅的海哨兵”巡邏和保護水下基礎設施任務。北約沒有透露將部署多少戰艦,而駐蒙斯聯合武裝力量最高司令部宣布該任務具有無限期性質。

      據俄新社報道,俄羅斯總統助理帕特魯舍夫表示,西方利用瑞典和芬蘭來剝奪俄羅斯在波羅的海的出海口,要把波羅的海變成北約的“內海”。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波羅的海永遠都不會變成北約的“內部水域”。俄羅斯駐芬蘭大使庫茲涅佐夫在評論北約不久前啟動的波羅的海巡邏任務時說:“只能期望我們的地區伙伴能明白,俄羅斯有足夠的意志和資源讓北約戰略家把波羅的海變成其‘內湖’的幻想不能得逞,而走上這條道路的企圖將帶來不可預測的后果。”(來源:法治日報記者 史天昊)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性色av 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一级爱做c片免费一分钟_国产在视频精品线观看_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 <wbr id="5lvsm"><table id="5lvsm"><p id="5lvsm"></p></table></wbr>

    <i id="5lvsm"></i>

    <mark id="5lvsm"><div id="5lvsm"><acronym id="5lvsm"></acronym></div></mark>
  • <wbr id="5lvsm"><table id="5lvsm"><p id="5lvsm"></p></table></wbr>
    <mark id="5lvsm"></mark>
    综合久久大伊人精品 | 精品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色综合网天天综合色中文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国产日韩 |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 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