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寧夏吳忠市認真落實黨中央、自治區黨委關于深化國企改革的安排部署,高效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積極推進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從“調結構、抓整合、建制度、嚴監管、強黨建”五個維度精準發力,持續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推進國企改組重組,將關聯度高、協同性強的業務進行合并,打通和完善現有產業鏈,有效提升企業核心功能和核心競爭力,逐步形成市屬國有企業“1+1+5”新發展格局。著眼長遠發展,在項目建設上,市屬國企近年來累計投資13.5億元,完成生態修復、高鐵站場等產業鏈重點項目25個;在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建設寧夏首家人工智能產業園,發布寧夏首例數據產品,獲得寧夏首張“工業互聯網標識注冊互聯網域名服務許可證”,吸引大模型研發應用、數據運營服務、數據標注等行業42家入駐,解決就業700余人,助力吳忠市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推進資產整合運營,推動國有經濟效益提升。穩妥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各類非公投資企業14家,完成混改企業8家,非國有資本持股比例超過三分之一的企業占比87.5%。通過集中化管理、模塊化經營、專業化輸出等方式,高效利用一批經營資產,盤活處置一批不良資產,清理清退一批“僵尸企業”和低效無效資產,近4年,共清理無效資產68項、低效資產30項,企業整體資產負債率下降7.1%,市屬國企綜合實力和抗風險能力逐步增強。
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不斷釋放企業發展活力。堅持頂層設計先行,制定《關于深化吳忠市屬國有企業改革的實施意見》《關于建立健全市屬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25個,基本構建起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的國企改革“1+N”政策體系。不斷完善黨組織前置研究重大事項清單,實現了董事會應建盡建、外部董事應配盡配,全面推行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管理制度,加快形成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持續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全面推廣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持續完善內部人才流動機制,2020年以來,市屬國企之間交流領導21名,從市直機關交流任職干部18名,充分激發干部職工干事創業活力。
健全監管體制機制,切實提升國資監管水平。堅持“管好”與“放活”相統一,健全企業資產管理制度,規范企業運營行為,加強了企業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等8項決定類事項監管,規范了企業公司章程審批等14項核準類事項監管。深化運用“大數據+監管”模式,借助國資國企在線監管平臺,強化資產統計、綜合評價和經濟運行分析研判,有效提高國資監管水平。加大授權放權力度,取消市屬國有企業之間擔保等12項監管事項,下放職工工資分配等7項審批權限,減輕企業經營負擔。
建強黨的領導機制,彰顯國企姓黨政治本色。嚴格落實市屬國企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全面建立“第一議題”制度,黨建工作進章程達100%,一級企業黨組織書記和董事長“一肩挑”“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實現全覆蓋,充分發揮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規范議事決策機制,全面制定了黨組織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清單,同步完善了“三重一大”、董事會、經理層議事規則,企業黨組織前置研究事項減少30%,提升了決策效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