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落幕的2024年騰沖科學家論壇,促成招才引智項目110項,引進高層次人才280余名,促成招商引資項目600余個,協議總金額超820億元。騰沖科學家論壇正逐步成為先進學術思想交流、政產學研互動、科技成果轉化、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科技合作的重要平臺。
云南省主動參與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依托高校建設3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新申報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在高校布局建設90家省重點實驗室,占全省比重達54%;1位省重點實驗室主任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推動省內高校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科研機構合作,共建云南省低碳技術國際研發中心、云南省光電材料及器件國際聯合實驗室等10個國際聯合創新平臺。
2024年,省屬企業研發經費投入87.54億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1.44%,同比增長0.38個百分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26項,實現269項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新增6個省級研發平臺和創新聯合體,稀貴金屬綜合利用新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取得積極進展。
云南省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十四五”以來,高校3人當選“兩院”院士、6人入選科技領軍人才,引進高端外國專家16人,設立頂尖團隊5個、創新團隊23個,選培省級“兩類”人才153人,建立85個云南省院士專家工作站。2023年度云南省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197項,其中高校牽頭項目58項,占比29.5%。突出青年人才培養,由35歲以下人員承擔的基礎研究項目比例超過40%,236位新到云南從事科研工作的博士通過“綠色通道”直接獲得基礎研究面上項目支持,一批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
圍繞大力發展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云南省堅持以“用”為導向,積極支持云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云南師范大學等高校與省內龍頭企業組建銅鉛鋅、錫銦、新能源材料、綠色鋁基材料等創新聯合體,突破復雜銅鉛鋅礦采選、大型化短流程變革性冶金關鍵技術及成套裝備等關鍵核心技術10余項。支持高校圍繞產業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攻克超薄大尺寸高效單晶硅片切割工藝,完成165微米片厚量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發出在1300℃長時服役的鉑銥合金(Pt-Ir)基多組元超高溫合金粘結層,并實現批量噴涂,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研制出高活性、低成本單原子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新技術,使光催化產氫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成為可能。云南農業大學科研團隊構建的葡萄“打傘”綠色防控關鍵技術應用體系,物理避雨控病技術覆蓋云南70%以上多雨產區和80%以上低緯高原干旱河谷產區;昆明理工大學科研團隊構建了減、截、蓄、凈、用、排六位一體的“源頭控制—過程攔截—末端治理”農田面源污染調控系統,廣泛應用于楚雄、大理、昭通等州(市),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