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溫州以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為契機,以溫州市公用事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市公用集團)為實施主體,扎實推進全市域水務、燃氣、環保三大公用事業板塊資源整合,打造全市域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供給新模式,持續筑牢共同富裕民生保障。
全面整合三大領域事業板塊,重塑全市公用事業運營管理體系
一是扎實推進一體化改革。在市委市政府推動下,2022年11月正式印發《溫州市公用事業一體化改革實施方案》,明確以市公用集團為實施主體,各縣(市、區)水務、燃氣、環保三大公用事業板塊國有資產統一注入市公用集團,并在市公用集團下設水務集團、燃氣集團、環保集團三個二級集團,整合形成“1+3+12”公用事業管理格局,即以1個市公用集團為主體,3個二級行業集團為支撐,覆蓋全市12個縣(市、區)的“互聯互保”的民生網,打破各縣(市、區)公用事業“九龍治水”局面。二是創新優化整合方式方法。有序有力推進一體化改革,以全市水務板塊國有資產整合為切入口,實現水務板塊經營權和人事權同步劃轉至市公用集團,先行完成一體化改革;在此基礎上,有序推動燃氣板塊、環保板塊,以市場化方式與民營主體和外部資本主體的整合,順利完成全市水務、燃氣、環保三大板塊整合。創新股權置換方式,將各縣(市、區)公用事業國有資產以賬面價值或評估價值注入市公用集團,縣級政府或屬地國有主體持有的公用資產等價置換為市公用集團股權。市公用集團由原來市級國資100%持股轉變為市級國資控股、縣級國資參股的股權結構,有效降低資金收購壓力。三是強化市場化運作保障。各縣域公用事業運營主體脫離屬地政府管理,更加聚焦公共服務功能作用發揮。遵循“補償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負擔”原則,建立健全公用事業全行業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機制,進一步明晰屬地政府與公用運營主體的責權邊界,主導出臺市政公用設施建設維養和成本規制機制,支撐公用基礎投資建設長期可持續。一體化改革后,市公用集團形成水務、燃氣、環保三大核心產業布局,資產規模和綜合實力得到壯大。截至2024年6月,市公用集團資產總額565.79億元,較整合前增長234%,供水能力上升到全國第12位;2023年全年營收54.53億元,同比增長66.10%。
以“四個統一”高效統籌公用事業資源,切實增強服務城市功能作用
一是統一規劃建設。統籌規劃全市公用基礎投資建設,編制完成全市水務、燃氣、環保“三年建設計劃”,規劃建設項目160余項、總投資超500億元,實現公用基礎設施集約布局、共建共享。推動實施全市原水、供水、排水、中水回用“一張網”,管道燃氣、瓶裝液化氣“一張網”,固廢及水、土、氣治理“一張網”等“三張網”建設,有效降低建設成本、提高運行效能。二是統一運營管理。推動全市公用資源的運營、調度、管理實現集中統一,資源互聯互通、同城服務普惠共享、日常供給充足有序、應急保障高效有力的大公用服務體系逐步構建形成。全市8座水庫實現互聯成網,互為備用水源,原水實現跨區域多源互濟,應急保供能力有效加強;多通道聯供的供水、污水處理大環網形成,新增日供水規模50萬噸以上,新增污水日處理規模40萬噸以上。燃氣板塊形成多種氣源互補,新增天然氣儲氣能力1200立方米;全市低小散鋼瓶液化氣運營主體加快整合,推動安全管理全面提升。垃圾運輸處理實現各廠處理能力動態協同調度,新增易腐垃圾日處置能力150噸以上。三是統一服務標準。推進全市域便民服務體系建設,建成水氣跨區域業務受理平臺,實現“一張臉”面對企業群眾,24小時服務熱線全市域覆蓋“一號接聽”,全市36項水氣業務可在線上兩號(公眾號、熱線號)、線下窗口跨區域受理通辦。加快填補民生空白,1個月建成平蒼引水北山泵站應急工程,80天完成甌江南北聯網保供水樂清片應急工程,實現溫州市唯一離島鄉鎮鹿西鄉引調水工程通水,讓海島村民徹底告別“千年靠天吃水”的歷史。四是統一資本運作。成立市公用集團會計核算中心,統一歸集各縣(市、區)企業120余個銀行賬戶資金,原各縣(市、區)公用運營主體不再獨立行使投融資功能。通過強化預算和成本管控、創新融資模式等,構建適應一體化發展的資本結構。2023年,市公用集團取得AAA主體信用評級,大幅置換原各縣(市、區)企業高成本融資,節約全周期財務成本約7.28億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