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上海市新型儲能示范引領創新發展工作方案(2025—2030年)》(以下簡稱《方案》),其中多處提及支持固態電池的技術創新與產業鏈發展。固態電池行業再迎政策利好。
“固態電池因其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長循環壽命等特點,成為電池技術的‘新星’。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上固態電池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隨著政策的支持、資金密集投入等多方面因素,固態電池技術不斷突破,將應用在更多應用場景,固態電池規模化應用正逐步臨近。”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朱克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助力商業化應用提速
《方案》指出,著力攻堅長時儲能技術,重點突破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全固態電池高導電性固體電解質、固/固界面、器件制備與集成等關鍵技術。關于先進鋰電池,研發新型固態電解質材料,優化正負電極材料,開發高效可控成膜制造技術,加快形成以系統集成為核心的先進鋰電池-固態電池上下游核心材料及裝備技術產業鏈,推動先進鋰電池-固態電池示范應用。
“本次《方案》對此進行了明確指導,為細分領域提供有力支持。這些政策不僅有助于加速技術研發和創新,還能吸引更多的投資進入這個領域,提高固態電池的市場競爭力。”盤古智庫(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余豐慧表示。
事實上,除本次《方案》外,2024年以來,我國在固態電池領域密集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固態電池行業發展與創新。
2024年4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鼓勵固態電池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去年6月份,工信部印發的《2024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中提出圍繞固態電池等新領域,支撐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發展等等。
地方層面,北京、江蘇、浙江等地方政府去年密集出臺相關政策,為固態電池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表示,當前國內固態電池技術的發展呈現出半固態先行、全固態緊跟的態勢。半固態電池作為固態電池技術的過渡形態,其技術成熟度相對較高,已經開始逐步應用于電動汽車領域。
“固態電池的諸多優勢使其在電動汽車領域具有顯著的應用潛力,截至目前,包括蔚來、寶馬在內的多家車企公布了固態電池上車時間表,目前新能源汽車主要以半固態電池為主。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和驗證,全固態電池有望在未來2年至3年內完成小批量上車,逐步推動電動汽車市場的續航革命?。”北京科方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研究負責人張新原表示。
研究機構北京伊維碳科管理咨詢有限公司(EVTank)在《中國固態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年)》中預計,2030年,全球固態(含半固態)電池的出貨量將達到614.1吉瓦時,在鋰電池中的滲透率預計在10%左右,并且全固態電池的量產時間或將提前至2027年。
“未來,全固態電池的應用場景將進一步拓展。一方面,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降低,全固態電池將逐漸應用于更多領域,如無人機、機器人等。另一方面,全固態電池將與新能源汽車、儲能系統等領域實現深度融合,推動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表示。
產業鏈上市公司積極布局
浙大城市學院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秘書長林先平表示,近年來,我國固態電池領域多家企業涵蓋了從原材料供應、電池研發到整車制造等多個環節,形成了完整的固態電池產業鏈。產業鏈相關上市企業積極布局披露相關新進展也顯示出行業對于固態電池前景的普遍看好。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其凝聚態電池(一種半固態電池)已經實現了量產,并且正在積極推進全固態電池的研發和量產工作。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稱,公司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實現固態電池的量產和裝車應用。
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固態電池目前尚未進入批量商業化階段,目前公司已在布局相關產品。
“未來相關產業鏈企業需在制造成熟度、降本等方面持續發力,以進一步推動固態電池商業化應用逐步走向成熟。”廣東村創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基永表示。
來源:證券日報記者 李萬晨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