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廣東梅州五華縣興中村,科技與生態的融合已然成為一道風景。
長期以來,該村產業結構較單一,村民收入增長乏力,導致青年勞動力大量外流,多處土地被撂荒,產業發展缺乏新動能。
今年一月起,當地陸續引入“農光互補”“漁光互補”“光伏入戶”等項目,TCL光伏科技通過創新“光伏+”模式,因地制宜推出多種綠色能源與“三農”融合的解決方案,打造ESG實踐新模式,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帶動就業,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推動農村能源清潔化,探索經濟價值與生態效益相互促進的鄉村振興路。
目前,該村的梅州五華一電地面分布式光伏項目總占地面積約110畝,已建成6MW,發電全額上網,預計年發電量約700萬度,產生收益約350萬元。項目按照“水上發電、水下種養”的模式在魚塘邊路面種植金銀花、廣藿香等藥材,在魚塘內養殖小龍蝦、塘鲺、草魚等水產,在村內建設約1000平方米的倉儲廠房、冷庫形成配套,預計給相關農戶帶來年收入約180萬元。作為TCL光伏科技打造的工商業光伏典型案例,接下來,該項目將擴大規模至幾百畝,農、漁、光預計總產值約8500萬元,帶動就業崗位約400個,幫助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緩解勞動力流失問題。
同時,近年來戶用分布式光伏產業高速發展。2024年3月,國家發改委報告指出,戶用光伏的發展帶動有效投資累計超過5000億元,覆蓋農戶超過500萬戶,戶均年收入增長約2000元,為推動鄉村振興發揮重要價值。
“陽明樓”是興中村通過租賃形式引入的屋頂光伏產品,農戶通過出租閑置屋頂給光伏電站項目獲得租金收益。目前,該村已有十余戶安裝。按屋頂安裝105塊光伏組件計算,農戶在合作期間累計可獲得屋頂綜合收益近8萬元。產品不僅隔熱防雨,其設計結合中式建筑風格,也成為“綠化”鄉村的一道風景。
“光伏+”模式已成為企業推動ESG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
作為TCL實業旗下專注分布式光伏的子公司,TCL光伏科技業務覆蓋工商業分布式光伏、戶用光伏等,正積極開拓海外業務,目前戶用業務已拓展至廣東、廣西、四川等全國23省市,累計服務用戶數超過30萬。在工商業光伏領域,已累計簽約項目超過160個,總體規劃1.2GW,覆蓋傳統屋頂光伏、BIPV、地面分布式電站、工商業儲能、“光伏+”等多種應用場景,合作多家國內外500強企業。
羊城派 文|記者 王丹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