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委員會成立,開啟新篇
自律委員會成立背景與過程
全球光伏產業蓬勃發展,中國光伏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但市場競爭加劇,不正當競爭行為時有發生。為此,11月22日下午,在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太陽能光伏產品分會組織下,天合、晶科等22家國內主營光伏企業自發成立“光伏行業對外貿易企業自律委員會”,并召開首次工作會議,由商會副會長石永紅主持,這是中國光伏行業對外貿易邁出的重要一步。
《自律公約》內容及意義
商會光伏分會秘書長張森現場宣讀《光伏行業對外貿易企業自律公約》內容并說明、表決議事規則。
《自律公約》旨在維護出口秩序、保障行業利益,企業簽署并非限制,而是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商會倡導企業海外合法合規經營,杜絕不正當競爭,通過打造相關白名單和推薦名錄,維護中國光伏企業品牌國際形象。
中國光伏行業發展得益于眾多優秀企業,如《2024中國光伏企業名錄大全(1) -道客巴巴》展示了各企業在不同領域的重要作用,從組件生產到電池研發等,為產業發展奠定基礎。同時,中國光伏政策助力行業發展,《中國光伏政策、光伏產品出口及行業前景發展分析報告-豆丁網》提到,中國光伏產業鏈完備,各環節產能可觀,滿足全球大部分需求,且在光伏逆變器領域也多有企業上榜。
多篇資料強調了自律委員會成立的重要性。石永紅副會長總結指出,其成立意在營造光伏企業出海的良好營商環境,提升產品全球競爭力,推動行業穩定發展。與會企業代表均認為,借助該平臺可整合資源、應對貿易壁壘、推動標準制定與執行,紛紛表示將積極響應《自律公約》,維護行業國際形象與市場秩序。
此次自律委員會成立及首次工作會議召開,開啟了中國光伏行業對外貿易自律與規范的新篇章,預示著中國光伏企業將在更健康、有序環境中迎接全球市場挑戰與機遇。
光伏行業面臨的挑戰
內卷嚴重,企業集體承壓
當前,全球經濟形勢變幻莫測,我國光伏行業作為外貿“新三樣”的典型代表,正深陷“內卷式”競爭與海外市場貿易壁壘的雙重困境。光伏行業的瘋狂“內卷”帶來了一系列嚴重后果。
一方面,制造企業開工率低下,部分企業甚至陷入停產狀態。據晶澳、隆基、晶科、天合光能、東方日升(300118)等五大組件企業的倡議書顯示,當前產能的達產率將不超過70%,賀利氏內部數據也表明,6月份全球太陽能電池片產能利用率僅保持在65%左右。另一方面,價格戰愈演愈烈,導致企業利潤大幅下滑,甚至出現虧損。2023年快過去11個月,光伏行業在產業鏈上中下游均呈現出整體供大于求的現象,價格持續下行。例如,光伏組件的主流價格由2023年初的1.8元/瓦至1.85元/瓦降至年底的0.9元/瓦至0.95元/瓦,降幅接近五成。硅片環節價格也經歷了大幅下降,2023年產品平均降價超過五成。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產業階段性嚴重過剩,行業陷入了近年來少有的危機當中。2024年,中國光伏正在經歷史上最嚴峻的挑戰——供需嚴重失衡,行業陷入內卷式惡性競爭。正如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所說,一些企業沿襲簡單的低價競爭、技術抄襲模仿的傳統經營思維,缺乏對公平競爭的敬畏、缺乏對創新的尊重、缺乏對高質量發展的認知,終于成為行業內卷的推手。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也認為,“卷”有兩面性,適當的卷、必要的卷是行業參與者活力和動力的來源,但要引導行業適度“卷”、避免惡性“卷”。
國際貿易壁壘重重
歐美等國家和地區連續出臺針對光伏的貿易政策,使得我國光伏行業在海外市場面臨重重貿易壁壘。
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產品加征高額關稅。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一份報告中宣布,將于2025年開始對中國半導體征收50%的關稅,其中包括用于太陽能電池板的硅片和多晶硅。此外,美國還將從中國直接出口的晶硅光伏電池和組件關稅從25%提高到50%,并計劃從2026年開始將鋰電池關稅從7.5%提高到25%。美國政府還宣布對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啟動調查,以防止中國光伏企業通過在東南亞組裝產品來規避關稅進入美國市場。同時,美國總統拜登援引《國防生產法》,宣布擴大本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試圖在2024年之前將光伏產能提高兩倍,并指示聯邦政府增加購買美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和清潔技術產品。去年八月,美國又通過了高達3690億美元的《通脹削減法案》(IRA),加大低收入社區光伏稅收優惠規模,同時在制造端增加稅收抵免,打造本土光伏產業鏈。
歐盟也在不斷加強對華圍追堵截。歐盟出臺的《凈零工業法案》和《關鍵材料法案》草案,旨在促成制造業的回流,計劃到2030年,至少40%的光伏制造能力在歐洲本土實現,以減少對外部供應鏈的依賴。歐盟還簽署了《歐洲太陽能憲章》,雖然主要內容被定位為非強制性的自愿行動,但其中包含的對我國企業、產品的愈發嚴格且更系統化、更精準的限制措施仍不可小覷。此外,歐盟理事會通過修訂后的《建筑能源績效指令》,要求從2030年起,所有新建住宅建筑均要采用屋頂太陽能供電;批準的修改后的《企業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也與光伏產業有關,涉及對企業活動及其價值鏈中的業務伙伴開展活動所產生的負面人權影響和環境影響承擔責任的審計。
部分國家還利用碳足跡標準等設置貿易壁壘。由于我國電力排放因子的更新較為滯后,而國際在招標計算時難以準確計算我國光伏產品碳排放量的電網排放因子,計算值往往遠高于實際值,因此我國光伏產品的碳排放等級往往較低,在這些國家出口受限。
綜上所述,我國光伏行業當前面臨著嚴重的內卷和重重的國際貿易壁壘,形勢十分嚴峻。
應對之策與行業努力
行業自律反內卷
制造龍頭加速產能出清抵御周期變局。當前光伏行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供需錯配壓力之下,企業陷入虧損困境。在這種情況下,頭部企業未來將保利潤優先,大力控制資產負債率,提升流動比率,確保償債能力無風險,增厚貨幣資金,為穿越周期做足充分準備。
頭部企業必然將在價格和出貨量之間作出綜合平衡,放棄虧損訂單,主動減產。2024年上半年投產、開工、規劃項目數量同比下降超75%,超20個項目宣布終止、中止或延期。同時,行業開工率低,部分企業陷入停產,多晶硅料環節開工率約60%,硅片、電池片、組件環節開工率在50%至60%。8月29日,隆基綠能(601012)正式宣布旗下硅片產品漲價,TCL中環等公司也跟進上調硅片價格。近期,國內十大光伏玻璃廠商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立刻集體封爐減產,減產幅度高達30%。
央國企完善招標機制破解周期困局。發電央國企與光伏制造頭部企業一致認為,目前全行業虧損的局面不利于光伏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不合理低價對于下游電站業主來說也不利于保證產品質量和交付。國家能源集團的招標中,采取先對“技術+商務”部分進行評分,再公開價格得分的兩步制方法,合理控制招投標價格,且在招標細則中嚴控多項技術指標,確保技術指標剛性到位,遏制主觀評價,為后續產品高質量交付打下堅實基礎。華能集團的招標中,嚴格使用“靶心中標法”對商務標進行客觀評分,杜絕中間價下浮滋生變相“低價中標”的情況出現,并將多重技術路線的組件產品分開進行招投標,鼓勵企業多在新技術研發上投入資金,加速低質產能出清。
加速出海,拓展國際市場
光伏龍頭海外融資加速。
如晶科能源擬在德國發行GDR,募資約45億元,投向美國1GW高效組件項目和山西二期14GW一體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或償還銀行借款。若本次發行成功,晶科將成為首個在A股、美國、德國三地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陽光電源(300274)同樣宣布擬在境外發行GDR,在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擬募資不超過48.78億元,用于擴大公司的儲能和逆變器產能,以及提升公司的數字化水平和研發能力。
以“三縱”策略拓展“出海”深度。從制造端、服務端和消費端加強縱向聯結,進一步擴大海外市場界面,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制造端方面,領軍企業在當地設廠后,其他配套企業可跟隨“出海”,實現生產能力“出海”。例如天合光能在美國完成了一筆六年期無追索權的綠色項目融資銀團貸款,總金額達到2.35億美元,為其在美國當地開發、建設和運營的大型太陽能光伏組件制造工廠提供了資金支持。晶科能源美國1GW高效組件項目建成后,其在美組件產能總量將達到3GW。這些企業的海外布局加速了從全球營銷到全球制造的轉型,同時助力其靈活應對國際貿易壁壘。
反“內卷”展望
在應對國際貿易壁壘上,自律委員會作用關鍵。歐美等地頻推光伏貿易政策,委員會可組織企業研擬策略,強化與政府溝通,營造有利政策環境。借由構建出口白名單與優質企業名錄,提升國際形象,弱化壁壘沖擊。
于整合行業資源層面,委員會能推動企業合作交流。技術研發時共投資源,促新技術突破應用,提升產品質效。市場拓展中聯合推廣海外市場,塑造中國光伏品牌,擴大份額。
其還可助力行業標準制定與推行。統一標準規范企業行為,保障產品質量,增強消費者信心。并監督執行,維護行業秩序。
營造良好出海營商環境是重要目標。倡導合法合規經營,杜絕不正當競爭,防價格戰等惡性競爭,提升企業盈利與可持續發展力,吸引投資,促進行業快速發展。
提升全球市場競爭力是核心任務。需企業提品質、升技術、強品牌、拓渠道。委員會可組織培訓交流,分享經驗,增強整體競爭力。
總之,光伏行業對外貿易企業自律委員會前景光明。各方攜手,中國光伏企業將在健康有序環境中,勇迎全球挑戰機遇,為全球能源轉型與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來源:福建省新能源科技產業促進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