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南院承建的山東萊州土山600兆瓦鹽光互補項目成功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該項目不僅是山東省2022年市場化競配單體最大光伏項目,更是通過“鹽光互補”新型復合產業模式,樹立了“一地多用”的標桿示范工程。
中南院作為EPC總承包單位,在項目策劃、設計、采購、施工、調試等各個環節均展現出了卓越的實力和專業的技術水平。該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可為電網提供清潔電能10.04億千瓦時,為當地綠色能源轉型注入了強勁動力。
項目采用了先進的雙面雙玻光伏組件技術,這一創新應用使得鹵水在太陽光的照射下能夠反射光線至組件背面,額外提高了2%至3%以上的發電效益。同時,光伏組件的熱效應不僅提升了鹽池溫度,有利于鹵水濃縮,還實現了制鹽與光伏發電的互補共贏。此外,光伏組件的熱效應還為鹽田內的鹵水池營造了鹵水蟲的天然生長環境,為水產養殖提供了高品質的生物餌料,進一步拓展了項目的綜合效益。在施工設計方面,項目充分考慮了鹽池的后續利用和環境保護,加強了對鹽池的保護措施。施工完成后,對鹽池的圍壩及管樁基底進行了防滲透能力修復,確保鹽田經久耐用。在設備選材選型上,采用了高抗腐蝕的設備和材料,確保光伏發電設備不受鹵水和空氣鹽霧的影響。這些措施不僅保證了項目的長期穩定運行,也為后續的運行維護提供了有力保障。(胡宇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