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央視CCTV-4《走遍中國》欄目播出的大型紀錄片《全球冷暖 中國之道》第四集《動能》中,對大唐陜西發電有限公司在能源轉型浪潮中,用新能源動能破解傳統發電模式面臨的資源瓶頸和環境壓力的創新實踐進行了深度報道,展示了該公司踐行能源央企使命,構建清潔低碳生態優先的現代能源體系的發展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我們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在此指引下,加快發展方式向綠色轉型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意義重大。
陜西公司深刻領會發展要義,把調結構、強改造作為重點,積極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之路,強化頂層設計,依靠科技賦能,優化戰略布局,通過創新實踐取得顯著成果,在綠色低碳發展的征程中脫穎而出。
頂層設計 筑牢“雙碳”根基
陜西公司積極搶抓“雙碳”戰略機遇,精心做好頂層設計,明晰發展方向,錨定發展大局,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中先行先試,筑牢根基。
該公司成立生態環境保護領導小組,編制了《火電項目“四優工程”創建實施細則》《新能源項目“四優工程”創建實施細則》《火電項目“四優工程”管理策劃(范本)》,全面統籌節能減排與“雙碳”目標實施,強化數據監控與分析,以“超前預控、過程管控、精準防控”的思路,推動“清單化、體系化、規范化”管理,實現對綠色發展進程的精準把控。
該公司與大唐綠碳公司簽訂《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戰略合作協議》,以堅定決心共推綠色低碳轉型,勇創美好生態未來新篇章。3名選手參加2024年第十五屆全國電力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碳排放管理員)全部獲獎。該公司多措并舉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著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新型能源體系人才建設,在推動實現“雙碳”戰略上發揮主力軍和排頭兵作用。
改造煥新 驅動傳統產業升級
陜西公司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緊緊錨定目標任務,精準聚焦重點突破,善用新技術對傳統產業加以改造提升,力促傳統產業邁向智能化、綠色化,驅動產業升級。
面對傳統火電行業的碳排放挑戰,黨的十八大以來,該公司秉持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對所有火電機組實施低氮燃燒器改造、脫硝改造等一系列項目,不僅提前完成陜西省生態環境廳下達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而且設備設施穩定可靠性大幅提升,大氣污染排放顯著降低,設備穩定性更趨良好,系統4家單位榮獲節能減排先進單位。這一系列技術革新舉措,給傳統火電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讓其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煥發出新的生機。
該公司始終將環境保護視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近年來在環保治理方面持續發力,完成系統15家火電企業煤場全封閉改造工作。“十四五”期間,該公司推進廢水治理設施升級改造、落實節水節能措施,獲全國政協、節水辦、陜西省委等關心,吸引央視媒體記者團、行業內專業調研組等觀摩報道。富平熱電公司被授予2024省級節水標桿企業,深刻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守護生態環境,在三秦大地上繪制了一幅綠水青山的美麗畫卷。
戰略謀劃 構建新型能源格局
陜西公司全力推動新能源產業,實現創新、融合、跨越發展,秉持集中分布相結合、省內省外共邁進、自用上網相并行的原則,大力開展規模化新能源基地建設,積極拓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主動融入“陜電入皖”工程,勇挑保障能源安全、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重擔。
該公司通過盤活存量資產、處置低效無效資產,將更多資源投入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戰略性產業領域。延安發電公司一期項目機組綜合廠用電率2024年累計完成4.84%;大唐澄城交道-寺前10萬千瓦風電項目、大唐澄城馮原300MW農光互補發電項目全部完工,大唐華陰羅敷70MW農光互補發電項目首批單元成功并網,渭南基地項目全面開工建設……一系列優化結構的舉措,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源泉,激發了企業的無限活力,使該公司在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該公司快速行動、積極落實《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行動方案》,在火電項目設計階段,延安二期預留生物質摻燒、摻氨、CCUS碳捕集接口和場地,為低碳化建設提前布局。西王寨煤電一體化項目打造雙示范工程,通過統籌總平面布置,深度融合煤、電、汽、水、灰渣公用系統,實現煤電聯營,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運營效率(核實過程中新增)。同時,該公司推動“三改聯動”,原有火電企業經節能降碳、熱電聯產供熱、機組靈活性改造等舉措,讓機組深度調峰能力達20%額定負荷穩定運行,助力節能減排。秦嶺發電公司和富平熱電公司的技術改造項目分別榮獲煤電機組“三改聯動”技術示范案例和典型案例,填補了行業空白。(張曉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