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地處安徽五河縣的漁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養殖基地里,工人們忙著撈魚。今年,基地里的鱸魚、鯽魚等大豐收,預計產量900噸,產值1280萬元左右。“養殖場豐收,離不開新科技的應用和可靠供電的助力。”該基地負責人郭強說。
五河縣水資源豐富。近年來,該縣在開展農村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上下功夫,推動農業向新向綠發展、不斷提質增效。
郭強介紹,漁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養殖基地先后引入了物聯網自動化管理控制系統、智慧漁業管理系統、養殖尾水處理系統,打造了新型數字水產工廠,在線監測基地的水質指標,自動控制投餌機、增氧機等設備,實現養殖生產記錄、用藥記錄、銷售記錄的精準管理。
“有了智慧漁業管理系統,漁業養殖只需遠程操控就可以了。”五河縣盛堂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朱凡堂說。他養了28年螃蟹,深知干這一行的艱辛。2023年秋天,在五河縣農業農村局、五河縣供電公司的支持下,該合作社投用了智慧漁業管理系統。一年多時間,合作社銷售收入突破100萬元,還帶動了周邊100余戶養殖戶戶均增收3萬余元。
距離盛堂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不遠的蚌埠清水塘生態水產有限公司主要養殖螃蟹,預計今年畝產成蟹500斤,年產值420萬元以上。2023年年底,該企業負責人朱榮堂承包了養殖場,新上了抽排水設備及16臺增氧泵,需要趕在2024年春節前送電。該企業提交了增容申請。五河縣供電公司立即組織員工完成現場勘查、圖紙設計、配電基礎施工、設備采購、作業計劃報送等環節,僅用10個工作日就為養殖場送上了電,保障了蟹苗按時投放。
2023年以來,五河縣供電公司結合農業種植養殖特點,為相關企業和合作社量身定制供電方案,組織供電所員工“分片包村、定點服務”。(仲崇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