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在遼寧盤錦市大洼區,66千伏東湖輸變電工程業主項目經理劉恒帶領技術人員為現場布置鷹眼人工智能攝像頭、現場環境監測裝置、安全教育培訓倉等數智建造設備,并開展開工前各類設備的聯調、試驗。
盤錦擁有世界最大的濱海蘆葦濕地。盤錦供電公司壓縮電網建設窗口期,避免生態擾動。工期集中、人員密集等因素給工程安全、進度管理帶來挑戰。為提升電網建設質效,該公司探索數字技術在基建領域的應用,強化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與基建工程的融合,盯緊進度管控、安全監管、綠色建造等關鍵環節。
盤錦供電公司打造數字化智慧綜合管控中心,優化工程進度管控模式。該中心具備工程量完成進度、人員承載力分析、安全預警等8項功能,可自動對比工作完成情況和計劃差值,可視化展示工程進度,生成分析報告并對進度滯后情況及時告警,輔助項目管理人員調整方案、優化工序。自該中心2月上線應用以來,該公司單項工程工期平均縮短15天。
依托人工智能、圖像識別等技術,盤錦供電公司開發了違章行為智能識別工具。該工具通過現場全景攝像機、熱成像攝像機等設備自動抓拍違規信息和違章行為,并實時推送至現場監管人員。年初以來,該工具共識別并輔助監管人員及時制止違章行為316起。
為了保護施工現場生態環境,盤錦供電公司在現場及周邊安裝了環境監測傳感器及噴淋系統。該系統可實時監控施工區域生態環境數據,針對顆粒物、揚塵等污染源,按一級優、二級良、三級輕度污染、四級重度污染設置警戒線,在污染物濃度超限時自動啟動報警并開啟噴淋系統,降低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崔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