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投資者服務中心、中國上市公司協會主辦的“了解我的上市公司——走進京津冀及新疆”系列活動首創環保專場在北京舉辦。中國證券報記者走進首創環保在北京的標桿項目——東壩再生水廠,并與公司董事會秘書官念進行了深入交流。
首創環保采用先進的技術,實現污水處理全流程高效節能和環境友好。同時,通過數字化技術,提升水廠智慧化管理水平。官念表示,通過戰略調整,公司從投資驅動型向技術和服務驅動型轉變,未來將關注更多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機會。
打造新型再生水廠
在首創東壩水務有限責任公司廠區,記者實地感受低碳高效的水處理工藝流程。首創東壩總經理白雪介紹,首創東壩成立于2007年,服務周邊18.15平方公里的20萬人,日均處理水量達到26000立方米,打造“環境和諧、社會友好、功能齊全、綠色低碳”的生態型再生水廠。在這里,污水經過預處理、生化處理、深度處理三個關鍵環節,除去泥沙、懸浮物及各類污染物質,最終水質達到北京市地方標準B級。
在預處理環節,污水經過粗格柵和細格柵除去漂浮物,隨后進入旋流沉砂池。旋流沉砂池由首創環保從國外引進,可以實現無動力除砂。接下來,由首創環保和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超磁分離工藝開始發揮作用,這項工藝幫助去除污水沉淀物,并把其中的有機物進行回收利用。
完成預處理后,污水進入生化處理環節。在這個環節,首創環保自主研發的低碳雙泥齡復合脫氮工藝可以提高生物脫氮除磷效率。同時,應用首創環保自主研發的智能加藥和智能曝氣系統,進一步凈化水質,實現高效節能。
“從整個污水處理過程看,鼓風機的用電量占比一般為50%。借助智能曝氣系統,我們水廠的鼓風機用電量占比僅為19%,大幅節省了能耗。”東壩再生水廠技術人員介紹。
水廠設置了除臭單元,通過負壓管道收集各個工藝環節的廢氣,通過生物方式進行處理。隨后,污水進入二沉池以及深度處理單元,確保水質達標。
業務多元化發展
首創環保深耕水務環保產業20余年。近年來,在“生態+”戰略指引下,公司積極布局固廢處理、水環境綜合治理、大氣治理、節能環保等領域,目前在全國28個省(區、市)超過140個地級市擁有項目,年提供安全飲用水16億噸,處理污水29億噸、生活垃圾875萬噸,提供清潔上網電量22億千瓦時。
工業污水污染治理是首創環保的重要業務。公司表示,嚴格篩選把控項目,評估客戶所處行業發展規律、客戶經營情況和資金能力,同時針對不同商業模式制定不同的風險評估辦法,盡可能識別潛在風險,確保公司現金流持續穩定。
首創環保加大資產運營管理力度,提升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提高供水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發電廠運行效能,增加運營收入。
上半年,首創環保工程業務收入下降3.11億元,但運營收入增加5.42億元,完全覆蓋了工程業務收入下降帶來的影響。從各項運營業務看,水務處理、固廢環境、工業服務均實現收入同比增長。
另外,首創環保持續開拓環保咨詢、環境監測、污染治理解決方案等服務業務,拓寬收入渠道,構建多元化業務結構,提高抗風險能力。
在ESG治理方面,首創環保成立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計劃于2029年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峰,通過科技創新、能源轉型和碳資產交易三條路徑實現減排目標。
在科技創新方面,首創環保提出了“藍色水工廠”零碳技術體系,通過自主創新的核心工藝,減少溫室氣體、廢水、固體廢棄物排放,降低能耗。在能源轉型方面,首創環保通過鋪設光伏板、回收污水熱能等方式,減少能源消耗,并向其他企業提供清潔能源和蒸汽。
關注收并購機會
2021年,首創環保向公眾投資者發售首創水務REIT,把深圳市福永、松崗、公明水質凈化廠BOT特許經營項目及合肥市十五里河污水處理廠PPP項目證券化。首創水務REIT的實際發售總額為18.5億元。
在產業鏈投資方面,首創環保投資的中科環保、碧興物聯先后在2022年和2023年上市。其中,中科環保創建了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為主體,協同處置餐廚廢棄物、污泥、醫療廢物等多種廢棄物的循環經濟產業園模式,以“熱電聯產”方式向周邊工業企業供熱。中科環保上市后,首創環保已通過二級市場順利退出。碧興物聯持續深耕水、氣、聲等環境監測領域,業務范圍涵蓋數字水利、數字海洋、數字農業、城市數字化管理、大數據存儲、公共安全大數據應用等領域。
公司表示,隨著環保政策趨嚴和市場競爭加劇,行業內部低效產能將逐步被淘汰,優質資源和市場份額正向行業頭部企業集中。龍頭公司可以通過收并購擴大市場份額,強化產業鏈布局。
來源: 中國證券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