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內蒙古能源集團烏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50萬千瓦靈活性綠色供電示范項目一次性并網成功。
該項目建設容量500兆瓦,設1座220千伏升壓站,新建50臺單機容量10兆瓦的風力發電機組,塔筒高達125米,相當于42層居民樓的高度;風機風輪直徑226米,葉片長度111米,掃風面積約4萬平方米,接近于6個標準足球場。隨著首臺風機葉片的緩緩轉動,標志著全國批量商用陸上最大風力發電機組在甘其毛都綠色口岸成功并網發電。
作為口岸綠色供電項目,通過“煤改電”采暖改造,替代原有的傳統燃煤鍋爐,提高電能占比,消納富余電力,在保障甘鎮及居民采暖、減少大氣污染排放、推進供熱能源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的同時,實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廢渣等污染物排放降至“零”,全面提升生態效益。項目規劃供熱面積43萬平方米,年供熱量約26萬吉焦。
該項目大力推動新質生產力賦能風電場站智能化發展,建設一座5G專用網絡服務信號塔,可滿足智慧場站工作業務隔離、數據不出場站的運行要求,實現設備實時監控與遠程精準控制,保障風機運行各項數據快速獲取,提升運維效率。風機整機采用模塊化設計及箱變上置形式,能夠充分節約成本、降低線損,提升施工效率。風機塔筒選用柔性鋼塔,有效提高機組發電量,保障風電場安全穩定運行。風機吊裝采用整體組合吊法,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減少高空作業風險,在保障安全文明施工的同時提速項目建設。
基建期間,參建各方錨定“當年開工、當年建成、當年并網發電”的既定目標,精心籌備、周密組織,科學規劃、倒排工期,將三級進度計劃進行逐級分解,確保建設細化到天、落實到人。本著“建設一座電站、帶動一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共建一方和諧”宗旨,在項目一線成立臨時黨支部,搭建黨建共建平臺,與地方政府、牧民經常性地開展企地聯誼共建活動,讓更多駐地牧民用上了“穩定電”,“黨建引領+”得到進一步深化。
項目投產后,年發綠電約18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5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8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約5萬噸,為口岸發展提供穩定、可持續的綠色能源保障,助力擦亮甘其毛都“綠色口岸”品牌。
原標題:綠電也能供熱?這個新并網項目有“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