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拂過黔貴大地,萬物復蘇;號角響徹苗嶺山川,萬象更新。
3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強調,貴州要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西部大開發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部署,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為動力,堅定信心、苦干實干,穩中求進、善作善成,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現貴州新風采。
在這片承載著紅色記憶、充盈著綠色生機的土地上,貴州正以“闖新路、搶新機、開新局、出新績”的昂揚姿態,書寫著新時代的答卷。南方電網公司作為能源電力領域的國家隊,以電網升級賦能產業升級,以優質服務激活市場活力,更以電力之光守護千年文脈,在黔山秀水間繪就一幅高質量發展的壯闊圖景。
黔山涌動能
電引擎驅動高質量發展新跨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貴州要下定決心、勇于探索,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根基,強化創新驅動,統籌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強做優數字經濟、新能源等產業。
向“新”而行,動能澎湃。近年來,貴州加快布局發展新能源電池、新材料、智能算力、先進裝備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在貴安新區,一座座超大型數據中心拔地而起,算力規模占全國23%的“數字磁場”,吸引了華為、騰訊等巨頭。而電力數據變化也印證了這一歷程,大數據企業年用電量從2016年僅0.26億千瓦時,到2024年激增至18.05億千瓦時。
數字經濟的澎湃動能轉化為電網建設的進擊號角。貴州電網公司迅速響應,500千伏馬場輸變電工程今年初破土動工,既織密500千伏主網架“金腰帶”,更為算力集群鍛造“電力心臟”。智能電網技術加持下,貴安新區供電可靠率達99.999%,讓“東數西算”的貴州樞紐穩如磐石。
算力奔涌的表象之下,是實體經濟的深層嬗變。
貴州以49種礦產儲量居全國前十的“家底”,開啟“富礦精開”的轉型突圍。在貴陽清鎮市鋁土礦區,3.9億噸儲量的“地下糧倉”旁,35千伏供電專線穿山越嶺,為貴鋁新材料公司注入強勁動力;在福泉-甕安磷化工基地,新能源材料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37.95%,電網企業以智能傳感器實時監測、動態優化用電方案,助龍頭企業寧德時代貴州基地實現“零碳生產”。
更令人振奮的是,貴州“外貿新三樣”也在可靠電力支撐下加速發展。2024年,貴州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總額增長85.8%,背后是電網聯合海關、物流構建的協同服務鏈,是“光儲充”一體充電站織就的清潔能源網。當甕安磷化工基地的貨車滿載新能源材料駛向港口,當六盤水煤電鋼聯產基地的鋼水映紅天際,貴州正以綠電為筆,在開放版圖上書寫新型工業化的生動注腳。
從算力集群到工業方陣,從地下寶藏到地上動能,貴州的高質量發展密碼,深植于電力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南方電網公司以電引擎驅動產業升級,既守護傳統工業轉型的沉穩脈搏,更激活數字經濟的創新基因。
黔地春風起
用電服務激活發展一池春水
一個地方的發展活力同營商環境密切相關。“水美則魚肥,土沃則稻香。”貴州以這句俚語作注解,以用電服務為筆,在優化營商環境的答卷上書寫著破局與創新的答案。
在銅仁市江口縣貴茶產業園,全自動生產線晝夜不息,抹茶清香彌漫車間。這背后,是電網改造的“隱形革命”:配網線路自愈功能全域覆蓋,供電可靠性從99.625%躍升至99.866%。“以前最怕突然停電,現在幾乎感覺不到波動。”該企業負責人指著儀表盤上的平穩曲線說。電力穩定帶來的不僅是生產效能提升,更是對“黔貨出山”的底氣加持。
而在畢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場“節能革命”正在上演。畢節明月工藝美術公司的注塑車間里,新換的節能設備嗡嗡作響。“供電局不僅幫助新增了變壓器,還指導我們升級了智能控制系統。”該公司負責人算起細賬:每月省電1.1萬千瓦時,能耗成本直降15%。這種“私人定制”式的服務,正是貴州電網公司“三省”理念的生動注腳——省力、省時、更省心。
從“企業安靜日”的制度創新,到“一網通辦”的流程再造,貴州正以刀刃向內的勇氣破除發展藩籬。南方電網公司推出的“三零”服務,讓貴州的小微企業辦電實現“零投資”。2024年,貴州全省61.03萬用戶因此節約辦電成本9.92億元,相當于為每戶企業發放了一張“電力優惠券”。在貴陽高新區政務大廳“一窗通辦”窗口前,創業者李女士僅用1個工作日便完成企業注冊,“比想象中更順暢!”
數據見證著變革的力度:企業擴報裝流程精簡至2~3個環節,服務時限達標率99.94%居南方電網公司之首;電力市場化交易讓民營企業用能成本持續下降;“雙經理制”和限時辦結制,讓“等電用”變為“電等企業來”……這些舉措如同春風化雨,滋潤著市場主體的成長沃土。
“優化營商環境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貴州電網公司市場營銷部副總經理王焱道出關鍵。當用電服務與電力引擎深度融合,貴州正用真招實策破除地方保護、市場分割的堅冰,以穩定公平透明的環境,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的澎湃春潮。在這片開放包容的熱土上,營商環境優化與產業升級同頻共振,奏響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強音。
千年侗寨煥新顏
電力點亮鄉村振興路
近年來,貴州大力打造“多彩貴州”文旅新品牌。“村BA”“村超”“村馬”等“村字號”體育賽事活動接連火爆出圈,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肇興,這座始建于北宋年間的侗族村寨,以文旅融合之筆書寫鄉村振興新篇,守護千年文脈。
走進寨中織染繡體驗館,靛藍蠟染布旁的電小蠟鍋冒著縷縷熱氣。“用電煮蠟安全干凈又環保,游客體驗傳統工藝時也更安心。”該體驗館負責人陸勇妹笑言。在復古風工藝坊內,數控機、圓棒機轟然作響,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州級非遺傳承人陸根衛正趕制風雨橋模型訂單:“以前純手工雕刻要耗時月余,現在用電機效率提升了四成,為傳統技藝插上了現代翅膀。”
傳統與現代的交融,在侗寨發展中碰撞出璀璨火花。依托侗族大歌這一人類非遺瑰寶,肇興將生態優勢與民族文化深度融合,游客量從2023年的63萬人次,躍升至2024年的102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億元。
青瓦木屋間,民宿燈火與鼓樓燈火交相輝映,蠟染、銀飾、酸湯魚等侗家風味,正通過穩定的電力供應走向更廣闊天地。
“供電線路有了自愈功能,電壓合格率99.88%,戶均容量達5.24千伏安。”南方電網公司的硬核支撐讓侗寨發展底氣更足。542萬元電網改造投入,不僅讓3條10千伏線路實現智能互聯,更以電網改造工程守護木質村寨安全——連續兩年列入貴州省民生實事,2025年覆蓋278個村寨,惠及5.1萬戶。
為服務貴州鄉村全面振興,在2024年完成471個村寨電網改造的基礎上,2025年,南方電網公司還將繼續投資2.4億元,全面完成貴州省剩余的783個村寨電網改造,提升消防安全水平和電力供應可靠性。
“我們將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更好地為鄉親們服務,為肇興的旅游產業發展及鄉村全面振興作貢獻。”貴州電網公司凱里黎平供電局肇興供電所所長、黨支部書記楊年說。
春風又度黔貴地,萬水千山煥新顏。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征程上,南方電網公司將繼續書寫服務貴州發展的生動實踐。利用這張縱橫黔貴大地的電網,輸送服務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澎湃動能,并將持續深化央地合作,為貴州闖新路、開新局、搶新機、出新績提供更堅強的能源支撐。
· 記者手記
侗鄉之行:見證希望與信心的綻放
3月18日,我懷揣著激動與期待,走進貴州省黎平縣肇興侗寨。這里青山環抱,鼓樓高聳,侗族人民的生活在歲月長河中靜靜流淌。
在采訪中,我走進了蠟染刺繡非遺傳承人陸勇妹的工作室,見證了五彩斑斕的絲線化作栩栩如生圖案的過程。陸勇妹說,她一直致力于傳承和發揚侗族的非遺技藝,這份責任讓她感到無比自豪。我拜訪了肇興食府的老板朱廣興,在他賓客滿座的餐廳里,感受到了侗鄉人民待客的誠意。朱廣興表示,他會把侗家人的熱情都融進飯菜里,讓每一位客人都感受到侗家人的情誼。在黎平縣復古風民族工藝坊,從鼓樓雕刻傳承人陸根衛精準勾勒榫卯結構刀工中,我也看到了侗族掌墨師代代相傳的智慧。
夜幕降臨,在信團鼓樓前,我與自發聚集的侗鄉人民一起觀看了當天的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在《侗歌聲聲唱給黨》那悠揚的歌聲中,體會到了侗鄉人民對黨的感恩與熱愛。
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這片土地,傳承悠久的侗族文化,同時也滿懷信心地展望未來。此次侗鄉之行,如同一幅絢麗的畫卷,深深印在我的心中。我相信,在黨的關懷下,肇興侗寨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侗鄉人民的生活也會像他們的歌聲一樣,越來越甜美。
南網報記者 楊彬 通訊員 陳舉 程基 林世禎 王春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