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粵澳電力實現聯網40年來,內地對澳門累計供電量達757億千瓦時。40載電光火石,40年燈火璀璨。從珠澳兩回線路的開通到如今“三通道”全方位保障澳門電力需求,從安全可靠供電到共享綠色清潔能源、到能源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融合,粵澳萬家燈火,愈添一網情深。
聯網輸電量占澳門全社會用電量九成
粵澳兩地電力聯網始于1984年。這一年,澳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澳電”)在廣東投資建設韶關發電廠,并通過珠海變電站到澳北變電站2回110千伏輸電線路對澳門輸電,粵澳電網相互支援,共同服務珠三角經濟社會發展,開啟了粵澳電力聯網的歷史。
1984年6月30日,珠海變電站到澳北變電站2回110千伏珠澳A、B架空線路正式投產,粵澳電力聯網,從此結束了澳門電力“孤島運行”的歷史。
40年來,來自廣東的電力源源不斷地輸向澳門,為澳門騰飛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澳門回歸祖國后,經濟快速增長,用電需求隨之大幅提升。南方電網公司進一步加大對澳門供電通道工程的建設力度。2006年至2012年間,先后投運珠海南屏站到澳門氹仔站2回110千伏南澳A、B線,粵澳電力聯網220千伏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到2022年,粵澳電力聯網第三通道也建成投運。
如今,粵澳電力聯網通道發展為“北、中、南”三通道,共8回220千伏主供線路、4回110千伏備用線路的網架格局,南方電網對澳門最大輸電能力提升至170萬千瓦,供電路徑采用“全電纜化+設備戶內化”布置,持續提升了對澳門供電能力和防災抗災能力。
“3條通道實現了‘N-1’輸電可靠性的要求。”南方電網國際公司負責人介紹,即便遇到臺風、地震災害等極端侵襲,任一條輸電通道出現故障中斷,另外兩條通道仍然可以保障對澳門的穩定供電。
硬聯通安全可靠,軟聯通高效暢順。南方電網與澳電建立粵澳電力聯網工作、電力聯網通報協調、應急搶修聯動、調度運行應急等高效的溝通協調機制。雙方還定期召開聯網運行管理委員會聯席會議和工作小組會議,及時協調解決聯網運行中的各類管理和技術問題,共同保障對澳門供電安全穩定。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這25年也是澳門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最高的時間。1999年內地向澳門送電量是1.95億千瓦時,到2023年,輸送電量已達53.2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31%,占澳門全社會用電量的九成。截至2024年11月,內地累計對澳門輸送電量達757億千瓦時,為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提供重要能源支撐。
深層次合作進一步服務粵澳融合發展
走進粵澳電力聯網第三通道的關鍵電源點——珠海220千伏煙墩變電站,只見設備整齊羅列,一臺智能巡檢機器人正讀取變電站設備的運行數據,即時傳入后臺分析。
從人工到智能,變革的是日新月異的數字化技術。
數字電網建設“大顯身手”。在供電線路方面,12回涉澳供電線路通過運用在線監測系統技術,實現了輸電設備巡視全流程自動化、智能安全全過程管控、應急智能輔助決策等輸電核心業務數字化,有效保障對澳門供電線路安全穩定。
2024年11月,對澳供電變電站——220千伏琴韻變電站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實現了全電鴻化功能應用,利用“云、邊、端”AI算法集成,使得機器狗、無人機等多種國產智能化運維設備,實現了自主協同智能巡視效果。“站內的智能設備巡視覆蓋率達100%,運維人員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設備消缺和故障研判等工作中。”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220千伏琴韻變電站副站長潘帆介紹。
從人工到智能,不變的是粵澳供電人的互學互促。
“當時,我們經常去澳門交流學習,澳門的電網架構、設備水平領先于我們。”珠海供電局第二任局長段光輝回憶道。
經過40年的發展,珠海供電局供電可靠性已常年位居全國前列。多次到澳門取經、曾任珠海供電局設備部主任的黃培專感慨說:“現在兩地的技術各有所長,我們在智能巡檢、在線監測、大數據應用等方面逐步具備領先優勢。”
兩地更多電力基礎設施在融合。12月12日,南方電網在廣州、深圳、珠海等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共建設了100座具備歐標充電服務能力的站點,實現縣區全覆蓋,平均30分鐘車程范圍,車主就能找到歐標充電服務。
港澳新能源汽車充電接口主要采用歐標,與國標充電樁并不適配,車主需自備轉換插頭才能充電。如今,歐標充電樁的建設解決了港澳車主的充電難題。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電網“順易充”充電服務平臺還與“澳電CEM”APP實現互聯互通,為澳門新能源車主提供更便捷充電服務,助力他們“暢跑”大灣區。
跑起來的還有“綠電”交易。2023年12月,我國首批港澳跨境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在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平臺達成,共成交綠證14200個,折合電量1420萬千瓦時。其中,南網國際公司與澳電完成首單跨境綠證交易520萬千瓦時,約等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900噸。
橫琴數字零碳島共享實驗室打造創新平臺
近日,在南方電網澳門客戶服務中心,澳門居民何先生體驗了“南網在線”APP新上線的“琴澳辦”專區一站式服務辦理功能,包括可線上辦理橫琴和澳門兩地的用電報裝、更名過戶、增減容、電費賬單等多項業務。
辦電服務提速只是第一步。依托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兩地電力的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融合也在加快。
從橫琴口岸通關,只需十分鐘車程,就來到南方電網橫琴數字零碳島共享實驗室(下稱“共享實驗室”)。在這里,匯聚了29家粵港澳能源企業、高校、協會,線上共享62家能源實驗室、393位高水平專家、2億創投基金等資源。豐富科研資源、海量市場數據和開放科研環境,吸引了23家澳企澳校進駐,成為了粵港澳能源企業、高校、協會產學研用融通創新平臺。
“最吸引我們的是這里的研發資源,可以支持項目產學研盡快升級轉化。”澳門太赫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萬浩光介紹,團隊積極參與“電鴻”生態的開發建設,開展相關硬件適配開發和物聯網AI云智控動力能源的節能平臺導入研發。
未來,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生活的澳門居民將可以在“南網在線”手機App上查看家中電器具體用電情況。“居民無需更換家電,只需通過智能插座,電鴻化智能家居系統就能對全屋家電進行精細化用能計量,讓居民享受智慧電、綠色電。”共享實驗室工程師張茂軍說。
“粵澳加速一體化,吸引我申請到南方電網廣東珠海橫琴供電局實習。”今年8月,來自澳門大學的澳門學生梁芷毅參加了南方電網2024年港澳大學生暑期實習項目,專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得到提升,讓她對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加充滿信心。
從電線相連到兩地融合,40年電光火石,40載燈火璀璨。南方電網將進一步提升對澳供電能力,持續深化粵澳電力合作,支持澳門產業多元發展,服務支持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岳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