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蕪湖市政府在灣沚區大力發展低空經濟配套產業,因地制宜打造新業態。蕪湖灣沚區供電公司結合產業上下游企業用電需求,實施“規劃、辦電、用電”全鏈條保障機制,持續優化供電服務、加強電能質量管控,助力當地低空經濟產業發展。
“現在不用去大城市,在蕪湖市灣沚區的飛行營地我們就能體驗空中觀光項目!”12月4日,東方·飛谷航空飛行營地飛行顧問周羽對前來開展用電安全檢查的安徽蕪湖灣沚區供電公司花橋中心供電所員工說。
近年來,灣沚區立足低空經濟配套產業優勢,充分挖掘產業價值,因地制宜打造新業態,適應市場消費需求新趨勢,建立起低空應用場景19項,年均飛行達2萬余架次。
東方·飛谷航空飛行營是安徽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項目,落戶在灣沚區花橋鎮永興村,占地面積376畝,可提供飛行培訓、飛行體驗、空中觀光等項目,一天可接待游客400人次,收入超過4萬元。
3月,東方·飛谷航空飛行營與灣沚區政府達成落戶意向,灣沚區供電公司依托“村網共建”機制,第一時間獲取了飛行營地的規劃建設相關信息,組織黨員項目經理吳東升帶領報裝團隊負責外部信息對接、內部資源統籌,全程跟進營地建設項目。
吳東升及時對接花橋鎮政府,根據掌握的相關規劃建設信息,為營地量身定制專屬供電方案,包括設備選型、設備布點、線路廊道規劃等內容,提供“即插即用”電源接入服務,為營地節約近300萬元的投資。為保證營地飛行器飛行安全,5月份,灣沚區供電公司對周邊線路實施桿線遷移,累計改道高低壓線路2.1千米、拆除電桿11根,留出了充裕的跑道空間,保證了營地飛行器安全起降。
依托黨員項目經理制,灣沚區供電公司做到了項目規劃前期服務“政企聯辦”、建設中期“跟蹤幫辦”、運營后期“定期保障”,助力蕪湖香荷科普飛行營地、航空運動新城等6個項目順利落地。
低空經濟新業態的迅速發展,離不開灣沚區完善、成熟的產業基礎。在飛行營地里為游客提供服務的6款飛機,就產自距營地16千米的蕪湖航空產業園。
目前,蕪湖航空產業園已形成涵蓋航空新材料、通航整機、低空運營等的全產業鏈,入駐企業160多家,獲批空域31個、起降點27個。從這里造出來、飛起來的飛機有近百款。該產業園通航產業產值從2016年的50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400億元。
“為了保證飛機能應對惡劣環境,我們采用耐溫性強和耐振動性好的環氧樹脂膠作為機艙制造材料,在生產過程中,必須要保證18攝氏度左右的恒溫生產環境,否則材料的穩定性就得不到保證。”產業園內的雪獵鷹蕪湖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烏會敏介紹。
產業園內的同類型制造類企業眾多,往往對生產環境溫度、設備運行穩定性等有更高的要求,對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要求也更高。灣沚區供電公司在“蕪小智”平臺部署電能質量監測模塊,匯總分析用電采集和調度圖模系統監測的基礎電流、電壓等信息,及時甄別波動異常情況,結合“蕪小智”平臺的工單機制,直接將預警信息派發到網格員客戶經理的手機上。客戶經理在接到信息后,第一時間開展上門服務,通過設備檢測、缺陷整改等方式消除異常問題。依托工單閉環管理機制,問題處理效率可提升45%。
“最近確實出現過電燈閃一下的現象,我想著可能有問題,沒想到你們都知道了。”12月2日,烏會敏對上門服務的客戶經理徐開俊說。當天,徐開俊在手機上收到了雪獵鷹公司電能數據異常的信息,便來到該公司對企業內部用電設備開展帶電檢測,及時排查出一處電纜接頭松動的隱患,隨后協助企業消除了缺陷。
年初以來,灣沚區供電公司累計為48家飛行器制造企業解決了電壓不穩定等問題,提升了企業的用電可靠性。在產業集群強大的優勢吸引力下,灣沚區今年正在加速孵化內河航道養護巡查無人機、高速公路警用無人機等26個新場景應用。灣沚區供電公司加緊推進220千伏新豐變電站、110千伏錦繡變電站項目落地,為低空經濟新業態發展提供堅強的電力保障。(趙晶晶 趙云 魯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