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當前,北京城市副中心正高標準推進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向綠向新。
北京通州供電公司以城市副中心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為契機,加快打造通州區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在科技創新、示范引領等方面展開探索,全力服務區域綠色發展。
政企聯動 擴大綠電受入規模
9月25日,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簽訂綠電合作協議暨錫盟特高壓二期新能源入市交易啟動會舉行。通州供電公司配合國家能源局華北監管局、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等單位,積極推動城市副中心與錫林郭勒盟簽訂綠電合作協議。這是北京市首個區域層面與省外地區簽訂的綠電協議。
通州供電公司還全力配合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推進北京東下送通州、畫鄉、亦莊等3條500千伏外受電通道的規劃建設,擴大區域外多方向綠電受入規模。
通州區分布式電源和多元負荷規?;尤?,亟須制定在城市副中心范圍內實施的配電網技術標準。2023年7月1日,由通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推動、城市副中心管委會歸口管理并申報、通州供電公司負責起草的首個城市副中心新型電力系統地方標準在城市副中心區域全面實施。該技術標準規定了城市副中心新型電力系統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的結構、設備設施、自動化、通信接入網等技術要求,以及分布式電源、電力客戶、新能源汽車及電動自行車充換電設施接入配電網的基本要求。
“我們抽調一批專業骨干,成立新型電力系統創新中心,并強化政企聯動,健全工作機制,充分銜接地方規劃與電網建設規劃,高效協同推進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建設。”通州供電公司新型電力系統創新中心負責人王雅群介紹。
示范先行 促進綠色能源消費
10月9日,位于北京環球度假區附近的大高力超級充電站建成。站內配備4個640千瓦超級充電樁,可同時滿足8輛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
當前,北京正加速創建“充電友好之都”,充電設施建設是重要一環。年初以來,通州供電公司加快推進城市副中心充電設施示范項目建設,不斷完善電力需求側引導、調節機制,優化充電網絡布局,大力推進城市綠心、田府等超級充電站建設,為居民和游客的綠色出行提供有力保障。
培育綠色能源消費新模式,不僅要讓出行更綠色,還要讓居住更環保。走進通州區潞城鎮前疃村,村民屋頂上的光伏板整齊排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目前,村里已投運光伏發電機組926千瓦,居民用電更清潔。
國網北京電力攻克了交直流混聯微網、分布式光伏群調群控等技術難題,建成并投運“近零碳鄉村”交直流混聯微電網。該系統可實現臺區功率互濟、峰谷調電和光伏協同消納,推動光伏電量就地就近消納。
2023年年底,城市副中心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43.5%。通州供電公司積極探索城市副中心“引綠、賦數、提效、匯碳”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路徑,推動電力供應清潔化、能源利用高效化、能源消費電氣化。
創新技術 保障綠色能源供應
7月20日,通州供電公司承建的城市智慧能源管理系統上線試運行,接入了城市綠心7座能源站及新城熱力等用戶的數據。未來,城市綠心將打破電、氣、熱、油等能源壁壘,實現區域綜合能源多能優化互補及一體化運行。
“我們協同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城市綠心+行政辦公區’近零碳運營示范區為先導,努力打造最先進理念、最優技術選擇的集中承載地。”王雅群說。在這里,雙環網合環運行的4座10千伏開關站正為13座配電室提供高可靠性供電保障;智慧配電站室配置了設備狀態、環境等智能監測終端,顯著提升配網運行感知、運維管控和服務保障能力。
當前,科技創新已成為加快能源轉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位于通州區牛堡屯鎮的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新型電力系統實驗基地就是一個以科技創新助力綠色發展的“試驗田”。
實驗基地由國網北京電力聯合國內多所高校、科研機構打造而成,致力于配電網源網荷儲協同互動相關技術研究。實驗基地搭建了綠色交通基礎充電設施智能檢測平臺、高質量新型電力系統科技成果孵化平臺、產學研用一體化綠色轉型協同創新平臺,配備了充電15分鐘續航400千米的超級充電樁、國內首條充電設施自動化檢測流水線、具備靈活調節能力的車網互動平臺等,為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景曉薇 付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