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人工智能用電、新能源汽車快充以及城市更新需求的不斷擴大,電力負荷、輸電設備也迎來了發展新階段。為了讓電能盡可能更高效、更安全、更綠色地輸入城市,江蘇溧陽市在曹山未來城創新實施氣體絕緣輸電線路(簡稱GIL)地下管廊項目,替代傳統地面架空輸電線路,進一步提高輸電效率和空間利用率。
近日,溧陽曹山首段5.28公里GIL輸電線路正式投運,并實現一次性送電成功,有效解決了城市輸電“最后一公里”問題。據悉,該項目由安靠智電(300617)(300617.SZ)承建,投資約5.7億元,目前已成為國內最長地下高壓GIL輸電線路,標志著我國在城市電網建設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也為未來城市電力可持續發展打造了綠色安全新樣本。
電力設施與城市環境和諧共生
輸電線是電網動脈,被稱為現代社會生命線。隨著城市用電量、用電高峰的不斷擴大,輸電線特別是高壓輸電線面臨著升級換代的急迫問題。如何讓輸電線更安全高效、壽命長久、運維便捷?作為專業電纜連接件和智慧模塊化變電站領域的電力設備上市公司,安靠智電不斷通過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成為輸變電領域全球最專業的技術、產品和方案供應商之一。
據悉,目前我國電纜輸送主要通過布置在管溝和隧道中的電纜輸電系統實現,其中由電力電纜、電纜連接件、敷設支架和智能監控設備組成。電纜輸電是目前電力輸送進入城市負荷中心的首選方式,由于絕緣材料和工藝、運輸等因素,在輸電容量和電壓等級上受到一定限制且有燃爆風險。
此次由安靠智電承接的“曹山未來城220kV廻淦線入地遷移改造工程”,是一項集科技創新與實用功能于一體的重大工程項目。該工程位于曹山未來城的核心區域,旨在通過入地遷移改造,優化電網結構,提升供電可靠性,同時減少對城市景觀的影響,實現電力設施與城市環境的和諧共生。
“如果把城市比作蓄水池,輸電線就是進水管和出水管,居民用水需求如果提高了,那么進水管就要增加擴大。”安靠智電董事長陳曉凌介紹,曹山工程采用了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領先的三相共箱GIL(氣體絕緣輸電線路)地下管廊技術。GIL作為一種先進的輸電方式,具有傳輸容量大、損耗低、占地面積小等優點,而安靠智電獨創的三相共箱技術更是將三根單相GIL整合為一個整體,進一步提高了輸電效率和空間利用率。“三相共箱GIL在結構上更加緊湊,效率提高的同時,能夠有效減少土地占用和空間需求。”
智能創新推動城市電網轉型升級
據了解,GIL主要由接地合金鋁外殼和中心內置管狀合金鋁導體組成,殼體和導體中間通過SF6等惰性氣體絕緣,作為一種電壓等級高(可達1000kV以上)、輸送容量大(電流可達5000-7000A以上)、安全可靠性高的輸電線路,適用于惡劣氣象環境或廊道選擇受限制的電力輸送場合,能夠部分替代傳統的架空線路和電力電纜并用于大容量、長距離的電力傳輸。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安靠智電多次組織專家進行論證和優化設計,確保工程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據工作人員介紹,項目沿線不僅布局了上千個傳感器,還設置了巡線機器人,創建了安靠智電智能化的運維系統。該系統能夠實時監測GIL管廊內的溫度、濕度、壓力等關鍵參數,并通過AI圖像識別智能在線監測技術預測潛在故障,實現故障預警和快速響應。這一智能化運維系統的應用,大大提高了電網運維的效率和準確性,為城市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安靠智電還承接了南京燕子磯變西側桿線遷改(含GIL)工程項目。國網南京公司預計南京燕子磯新城至2030年用電負荷將增長139%,原有630兆伏安電纜線路將無法滿足城市未來用電需求。為此,氣體絕緣輸電線路(GIL)成為新解題思路,公司不僅實現燕子磯新城區域架空輸電線路入地和變電站搬遷,還為燕子磯新城盤活1000畝土地。
“架空電纜最怕遇到臺風天,同時也受限于設備老化、智能化升級存在瓶頸等問題,而GIL則另辟蹊徑,對未來電網發展進行了新探索,有效解決了城市輸變電‘最后一公里’問題,正被越來越多城市和電網公司所認可。”陳曉凌介紹,GIL技術的應用,不僅為城市電網建設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也為全球電網技術的發展樹立了新的標桿。目前,公司GIL技術還應用在南京、無錫、重慶等地,已成為公司業務新增長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