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公用贛鋒循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公用贛鋒循環”)正式啟動了“退役鋰電池綜合利用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第一次公示,標志著該項目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該項目位于南京市六合循環經濟產業園,占地面積73畝,將新建廠房及配套附屬用房,專注于廢棄鋰電池及卷芯的回收綜合利用。據透露,項目計劃年綜合處理退役鋰電池包8萬噸,同時年綜合處理磷酸鐵鋰卷芯、三元鋰卷芯各1萬噸,旨在通過高效回收和資源化利用,推動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產業的發展。
南京公用贛鋒循環是由南京公用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江蘇贛鋒循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贛鋒循環”)和南京環境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環境集團”)共同投資設立的合資公司。三家企業強強聯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專業與資源優勢,圍繞動力電池綜合利用項目,共同推進循環經濟產業布局。
合資公司的業務定位明確,旨在通過深度開發城市礦產資源,推動相關產業集聚發展,建設具有南京特色的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產業生態圈。未來,南京公用贛鋒循環將向新能源電池梯次利用/再生利用、廢舊金屬、廢舊機電設備等再生資源化相關產業上下延伸,開展再生資源循環產業設施的投資建設及運營,打造南京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產業體系,促進南京市循環經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公用此前已在公告中透露,合資公司擬在江蘇省投資建設30萬噸廢舊電池回收基地,初步規劃分三期實施,初步計劃項目一期規模3萬噸,項目二期規模7萬噸,項目三期規模20萬噸,并可根據市場情況調整產能規劃,總投資預計達到10億元。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江蘇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超46.5萬輛,動力電池容量達35GWh,約重30萬噸。預計到2025年,全省退役電池數量將達到79萬噸,到2030年還將翻一番,市場潛力巨大。
面對這一千億級“蛋糕”市場,江蘇省已設立1065個退役動力電池回收網點,主要由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電池企業等79家企業設立,網點數量居全國第二位。去年全省實現回收量超2萬噸,回收率約75%。越來越多的企業看準產業潛在價值,爭相入局。截至今年4月24日,江蘇現存動力電池回收企業已達3549家,其中1年內新成立的企業多達2311家。
動力電池回收已成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制造企業等上下游產業的必答題。在未來,沒有回收、處理廢舊電池能力的企業,將可能在國內競爭中“出局”。南京公用贛鋒循環科技有限公司的“退役鋰電池綜合利用項目”正是對這一挑戰的積極回應,為推動江蘇省乃至全國的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評論